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军帖(tiè) .
鲜为人知(xiān) .
惩罚(chéng) .
土壤(rǎng) .字帖(tiè) .门槛(jiàn) .炽痛(chì) .
B. 锲而不舍(qiè) .C. 憎恶(è) .
疮疤(chuāng) .
笨拙(zhuó) .
D. 晌午(xiǎng)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奥悔 B. 锋芒必露 C. 踱步 D. 高梁
迥呼不同 污秽
气冲斗牛 选骋 沥尽心血 喧闹
妇孺皆知 取缔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2分)
A.雄安是否有发展的持续性,关键是能承接首都的资源溢出。
B.全新智能车速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驾驶员不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超速。 C.陈岩石演讲时,想起了很多过去的往事。
D.朝鲜于4月15日举行了盛大阅兵式,多款新型导弹惊艳亮相。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进展所长。 ....
B.近日,台湾一架小型飞机降落时滑出跑道,如果滑入一侧的大海,后果将不堪设想。 ....C.张华正在专心打球,目不窥园,妈妈来找,他也没有发现。 ....
D.曾经的《亮剑》,当下的《人民的名义》,在弘扬正能量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汉字书写最初以书面交流的实用性为目的, , , , , , ,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提升了书法的地位,使书法在中国艺术的殿堂里占据独特的中心位置。
①人们发现了汉字书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②由此把它发展为一门自觉独立的艺术
③文人士大夫逐渐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实践的主体 ④但在书写过程中 ⑤加速了书法的文人化进程
⑥这一特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其中 A.④①②⑥⑤③ C.①②④⑥③⑤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4分)
社日 谢逸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 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7.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⑥
⑦
④
⑤③②
①
B.④⑤②①⑥③ D.①⑥②③④⑤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何/夜无月
B. 月色入/户
C. 盖/竹柏影也 9、解释加点词语(2分)
D. 念无与/为乐者
(1)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但: .(2)怀民亦未寝 寝: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情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三)古诗文积累(6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 。 (2)朔气传金柝, 。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4)当窗理云鬓, 。 (5)我亦无他, 。 (6)但当涉猎, 。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毽子里的铜钱
琦君
①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
②那时,我大约十岁吧。有一天,我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我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老人一声不响,却笑
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③隔壁的二婶走了过来,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给你就是了。”她捧着山薯就进家里了。
④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我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⑤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⑥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⑦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递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⑧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了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⑨铜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⑩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11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12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13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14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慈祥的笑容和佝偻○
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让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粽子里的乡愁》,有删改)
13. 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