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 图文
议论文的结构——分论点展开法 湖北省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编 (2010年10月11日)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展开法 【知识简介】 所谓分论点展开法,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角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因为紧紧围绕一个角度在写,所以这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多为并列关系。体现在论证思路中,即为并列式结构的分论点展开法。 分论点二: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 分论点三: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 结尾部分:深化主题,重申观点 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他山之石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人民日报社论 一个在灾难中傲然挺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拥有伟大精神的国度;一个懂得弘扬伟大精神的民族,必定会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川汶川、青海玉树,见证了中华民族遭遇的重大地震灾难,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面对极为罕见的玉树强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开展了极为艰苦的抗震救灾斗争,夺取了重大胜利,创造了在高原高寒地带灾难救援史上的奇迹。8月19日,中央在西宁召开大会,全面总结玉树抗震救灾工作,表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这是对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一次大力弘扬,必将极大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转化为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面对强震袭向玉树,举国上下同玉树人民“在一起”,前方后方坚信“玉树不倒、青海长青”,四面八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6个民族血脉相通,凝结成患难与共、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彰显了我们党具有的强大号召力和向心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示出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国家力量和民族气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强。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把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坚定意志。玉树强震突如其来,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紧急动员,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广大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1
一、分论点展开法的基本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二、并列分解的角度有: (1)并列分解“是什么” (2)并列分解“为什么” (3)并列分解“怎么样” 三、分论点展开法的几种思路举例: ㈠.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面对讥刺的机敏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坚定勇敢; ③自嘲,是面对挫折的生存智慧。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又如“做真正的自己” 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主体部分:并列的分论点展开(??是??) 分论点一: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
议论文的结构——分论点展开法 湖北省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编 (2010年10月11日) 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族群众奋力自救和互救。我们的人民军队冲锋在前,以坚强毅力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冲破千难万险为灾区群众送去生命的希望,共同展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在前进的道路上,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我们就必定能够不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把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时代理念转化为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实际行动。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成为共同信念,最大程度搜救了被困群众,最快速度救治了受伤人员,最大力度安臵了受灾群众。党中央科学指挥,广大军民和各专业救援队伍坚持科学救援,充分发挥了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将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前不久,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军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与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深信,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必将激励各族干部群众经受各种考验,战胜人世遭遇的各种灾害。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伟业。 开头部分:起兴,提出总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的分论点展开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观点 他山之石 捍卫母语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母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臵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㈡.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在中心论点的前面加一个“为什么”,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构成分论点。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以激发人的斗志;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毅力; ③贫困可以催生人的潜力。 又如“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2
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 。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传承母语,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议论文的结构——分论点展开法 湖北省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编 (2010年10月11日) 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梵高充满张力的《向日葵》和奇幻神奇的《星夜》,也都给予了我们深深的震撼。至于徐悲鸿奔腾的骏马,齐白石悠然的青虾,也时时给予我们艺术上的奇妙享受。 “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 古时就有让孔子不知肉味的“韶乐”,嵇康临刑而抚的那首《广陵散》,更是绝唱。“杂”让音乐更生动迷人。杜秋娘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英娘的反弹琵琶也不时为后人称道。至若“文乱花渐欲迷人眼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革”时期,人们天天只能翻来覆去的几个样板戏。其中的“杂花”一词非但没有给予我们纷乱不堪的这种单一乏味让人难以忍受。如今,我们可以自在感觉,反而,它给予我们一种万物复苏,一派蓬勃的景致。确实,虎啸深山、鱼有潭渊、驼走大漠、地欣赏卡拉扬那当头棒喝的惊悚、切利毕达拈花一笑的淡泊以及约胡姆提醍醐灌顶的敬畏,实在让人雁排长空的杂景纷呈,会时时令人感到喜悦与顿悟。欣慰。 其实,不仅仅对自然如此,在文学的海洋、丹青的“杂”是一种韵、一种美,它如玫瑰色的晨雾,园林、音乐的殿堂,“杂”又何尝不是撑起一片绚烂的天空? 又如蔚蓝色的海洋,在纷呈处给予我们“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丽,文学、艺术、音乐,离不开“杂”! “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㈢.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 鲁迅曾就《红楼梦》说过这样一番话“单单命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意,就因读者的眼光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便是读者眼光的杂。而就创作者来说,形式内容纷杂更显得尤为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清逸之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具一种坚守之志 重要。从先秦的诸子百家散文,到后来的建安风骨、再如“竞争” 骈体文等等,这便是其形式上的杂。试想若只有刺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秦的荆轲、舞剑的项庄之类的热血男儿,而无出塞的昭君、悲歌的虞姬之类的柔美女子,文学会显得多么枯燥乏味。列夫〃托尔斯泰沉重的道德感,歌德充满睿智的人生诗篇,拜伦呼唤奋斗的热情,以及中国近代林语堂的幽默、梁实秋的潇洒、徐志摩的醉情,这一切的交错,都使得文学的海洋蓄势待发。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君不见镂金雕彩的工笔画摄人心魄?君不见清新明快的水墨图洁人心灵?画苑的不同画风,时时让人留恋忘返。吴道子笔下的仙风道骨,以及如佩玉般娇美的仙女,宛如一阵穿堂而过的风,一阵袅袅氲氤的水汽。而达芬奇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
3
电磁波时刻在我们的身边穿行,可是我们的心却捕捉不到;光纤线路密集地在我们的脚下穿梭,可是我们却融摸不到。电磁波与光纤在传递着无尽的信息,为何我们却无法接收? 因为活生生的我们有着炽热的心,冰冷的死物主体部分:并列的分论点展开 分论点一:竞争要遵守法律规则和职业道德 分论点二:竞争必须具备顽强的斗志 分论点三:竞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结尾部分:深化主题,重申观点。 他山之石 议论文的结构——分论点展开法 湖北省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编 (2010年10月11日) 却不能把爱传递。是的,无情的事物只能传递冷漠,①愿景是对人生未来状态的一种期待 爱的传递需要我们用心去搭建桥梁,让温暖源源不断地涌动,在你我之间,在人与人之间。 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是否有想过,传递竟是如此简单?不用兴建电缆,不用高筑电闸,仅仅是真诚的一个笑容,温暖的一声问候,紧紧的一个握手,就能把爱撒播于别人心上。德兰修女用她慈祥的笑容告诉我们,她那传递于各个阴暗角落的爱,如此温暖直接。她微笑着拥抱艾滋病孤儿,慈祥地问候贫民窟的妇女,没②愿景是对事业发展前景的一种向往 ③愿景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憧憬 从外延的角度展开分论点 (2)愿景的外延是什么? ①愿景是普通人的人生追求 ②愿景是企业家的发展蓝图 ③愿景是政治家的社会理想 ㈡.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分论点(设问:为什么要有愿景?) 有鄙夷,仅仅是真诚的眼神,就传递了无尽的爱意。①愿景是指引人们前进的灯塔 还记得刘少奇与挖粪工人的一次紧紧的握手吗?那无尽真诚的紧握,胜过了无数金钱的奖励,因为它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一声鼓励与珍爱。用真诚传递爱意,纯洁无瑕,感人心脾。 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人与人之间就如核磁场,太紧太密会互相②愿景是鼓动人们前进的风帆 ③愿景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奋斗的纽带 ㈢.从“怎么样”的角度展开分论点(设问:怎么样才能实现愿景?) ①实现愿景需要矢志不渝的意志 ②实现愿景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 排斥,给各自一点空间,却能互相供给无穷的力量。③实现愿景需要天时地利的帮助 爱的传递也一样,父母爱着子女,却不能用无穷的拘束来把爱传递,用无比的严格把爱传导。试着宽容,爱其实就在那无形的缝隙中渗透。张良退墙让邻里三尺,蔺相如藏车避廉颇几段,都是宽容在传递着无形的感情。邻里之爱,同僚之心,在宽容的搭建下,无限温暖。 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或许只是弯身为别人的一次拾捡,或许只是抬手为别人的一次取物,或许只是为希望工程捐款,只是为“手拉手活动”捐物,爱其实就在不言中传递。助人有多难?只是一举手一抬足;传递有多难?只须一颗助人为乐的心。 爱,需要用我们的心来传递。笑出真诚,做出五、注意 1、并列的内容要各自独立,并列平行,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且围绕一个中心。简单的说,就是要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2、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一般不能少于三个方面,且分类标准要清晰一致,要么都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要么都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要么都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切忌角度不一。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例如《谈骨气》三个例子就是三种不同类型的“骨气”的体现:文天祥,饥者侧重于体现“贫贱宽容,伸出援手,爱在我们心中的桥梁上轻轻走过。 侧重于体现“富贵不能淫”四、分论点展开法同题异构举例 以“愿景”为题(2006年天津卷) ㈠.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 从内涵的角度展开分论点 (1)愿景的内涵是什么?
4
不能移”,闻一多侧重于体现“威武不能屈”;三个形象,文天祥是丞相,穷苦人是平民百姓,闻一多是民主战士,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阶层,有古有今,象这样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