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设计概论期末总结
1. 城市设计的概念: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和形态的三维空间设计。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城镇
人民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生活活动空间环境,城市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风貌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多学科的领域的、反复渐进的城市运作管理过程,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需要进一步整合,城市设计是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的手段和工作内容。 2. 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 整体、秩序、功能的追求;
* 平等、和谐和民主的时代精神; * 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 3.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 对力量与财富的追逐和表现,是古罗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 强制的界定性, “环城圣地” ;
* 选址、分区规划布局、街道与建筑的方位——罗马、庞贝等;
* 罗马的广场——罗曼努姆广场、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
4.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 市民文化文化的发展;
* 以一种“渐进主义”的方式自发成长起来的——环形、放射形布局。如:锡耶纳、热那亚、巴黎、佛
罗伦萨和威尼斯等;
* 城市广场设计取得了重要成就。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锡耶纳的坎波广场,佛罗伦萨的市政广场、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科广场等。 5. 城市基本特征
a) 传统城市设计特征 物质形态决定论、精英高明论 大建筑,缺乏系统性 建筑手法的借鉴
抽象层次上关注人的需求 b) 现代城市设计特征
干预手段(对社会产生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注具体的人(满足人的需求)
连续决策(跨学科,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由某组织机构驾驭) 明确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但不能互相取代) 成果的多元化(图文并茂) 6.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
a) 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都有定形这一特点,从评价标准
方面看,详细规划较多的涉及各类技术经济、适用经济,与上一层次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匹配是其评价的基本标准;它是作为城市建设管理者的依据而制定的,较少考虑与人活动相关的环境
和场所意义的问题。而城市设计却更多的与具体的城市生活环境和人对实际空间体验的评价,如艺术性、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等。
b) 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设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而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
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c) 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的设计工程技术问题(如区划、道路、管线、竖向设计) 体现的
是规划实施的步骤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工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多涉及感性(尤其是视觉)认识及其对人们行为、心理上的影
1
响,表现为在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d) 从工作深度讲,详细规划常用1/1000或者1/500的图纸,表现二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法律
性条款、政策、方案、图纸居于次要地位。城市设计常用1/500或者1/200的图纸,成果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
充分的具有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应该结合:
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7. 城市设计导则与建筑设计的自主性
*在实施过程中,城市设计并非是要取代(事实上也不可能)建筑设计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创造性作
用,由于两者规模、尺度和层次的不同,所以它们是一种“松弛的限定,限定的松弛”的相互关系。
*城市设计通过导则为建筑提供了空间形体的三度轮廓、大致的政策框架和一种由外向内的约束条件。导则定性成分多于定量,保证不了最好的建筑设计,却可以避免最差建筑的产生,保证城市环境基本的形体空间环境。
8. “城市设计是一种二次订单设计”
*城市设计师与设计对象——城市物质环境之间没有直接的创构关系,他们对设计对象的控制是通过
向直接设计物质环境的一次订单设计者施加影响而间接实现的。即由城市设计师先行立足于地域整体发展的构架,对城市物质环境开发作出合理的预期,为片断性实施的单体项目建设提供设计决策环境,其后再由物质环境的直接创构人员,以确立的设计决策环境作为再次创作的初始条件对城市进行直接
塑造。
9. 我们将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大致分为3个层次
大尺度的:区域—城市级城市设计;
中尺度的:分区级城市设计; 小尺度的:地段级的城市设计。 10. 城市设计实践的三大类型
1、开发型城市设计
此类型城市设计是指城市中大面积的街区和建筑开发、建筑和交通设施的综合开发、城市中心开发建设及新城开发建设等大尺度的发展计划,其目的在于维护城市环境整体性的公共利益,提高市民生活的空间环境品质。开发型城市设计的实施通常是政府组织构架的管理、审议中实现的。保存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 2、保存型城市设计
2
通常与具有历史文脉的场所意义的城市地段相关,它强调历史文脉和场所意义的城市地段有关,它强调城市物质环境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方面,而非仅仅是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只注意外表量的增加和改变。
3、社区型城市设计
社区型城市设计主要指居住区的城市设计,这类城市设计更注重人的生活要求,强调社区参与。其中最根本的是要设身处地的为用户、特别是用户群的使用要求、生活习俗和情感心理着想,并在设计过程中向社会学习,做到公众参与设计。在实践中,社区设计是通过咨询、公众聆听、专家帮助以及各种公共法规条例的执行来实现的。 11. 城市设计评价标准
1)定量目标
定量的城市标准外延包括某些自然因素,如气候、阳光、地理、水资源等和具体描述三度形体的量度,一般城市设计者能够施加作用和影响的主要是后者,并通常以条例和法规的形式表达。 2)定性目标
城市设计中有关美观、心理感受、舒适、效率等的定性原则,属于定性的标准范畴。
(1)环境负荷(2)活动方便(3)环境特性(4)多样性(5)格局清晰(6)含义(7)开发 3)综合目标
美国学者雪瓦尼在总结概括了美国比较流行的集中评价标准后,在《城市设计过程》一书中提出了一套综合的标准:
(1)可达性;(2)和谐一致;(3)视景;(4)可识别性;(5)感觉;(6)适居性。 12. 城市空间环境中的建筑形态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1)建筑形态与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开放空间具有密切关系;
2)建筑形态具有支持城市运转的功能;
3)建筑形态具有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的美学含义;
4)建筑形态与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活动行为相关;
5)建筑形态与环境一样,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 *通常,建筑只有组成一个有机的群体时才能对城市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13. 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功能
* 查宾 “开放空间是城市发展中最有价值的待开发空间,它一方面可为未来城市的再成长做准备,另
一方面也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户外游憩场所,且有防灾和景观上的功能。” * 塔克尔“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地区的土地和水不被建筑物所隐蔽的部分。”
* 林奇“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则是属于城市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事个体或团体的活动”。
* 艾克伯“开放空间可以分为自然与人为两大类,自然景观包括天然旷地、海洋、山川等,人为景观则包含农场、果园、公园、广场与花园等” 14. 开放空间的特质
1)开放性:即不能将其用围墙或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 2)可达性:即对于人们是可以方便进入到达的。 3)大众性: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少数人享受。
4)功能性:开放空间并不仅仅是供观赏只用,而且要能让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 15.城市开放空间主要具备以下的功能:
1)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2)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
3
3)有机地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游憩等职能。 4)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16.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方面的特征:
1)边缘,即开放空间的界线。他出现在水面和土地交接或建筑开发与开敞空间的接壤处。这是设计最
敏感的部分,必须慎重处理。
2)连接,是指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
3)绿核,这是一种真正的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它提供自然景观要素与人造环境之间的一种均衡,也是对高密度开发设计的一种变化和对比。
4)焦点,一种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在城市中它可能是广场、纪念碑或重要建筑物的开放空间。
5)连续性,这是体系的基本特征。自然河道、一组公园道路、相连接的广场空间序列乃至室内外步道系统都可以形成连续性。
开放空间极其体系既是人们从外部认知、体验城市空间,也是呈现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主要领域。
17.步行街区的功能作用
*很好的组织步行系统,能减少市中心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改善城市的人文和物理环境,使市民有安全感,促进零售商业的发展。
*步行街不仅是美化规划的一部分,而且是支持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构成。 18.
人的环境行为特点
*人的行为是在实际环境中发生的。特定地段的空间形式、要素布局及形象特征会吸引和诱导特有的功能、用途和活动,而人们的心理有可能寻求适合于自己要求的不同的环境;
*行为也趋向于设置在最能满足其要求的空间环境中,只有将活动行为安排在最符合其功能的合适场所,才能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环境因此就具有了场所意义;
*城市设计空间和人的行为的互相依存性构成了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景观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它通过为富有生机的活动所设计的整体环境而充满情趣 19.
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的作用
20.
休息;安全;方便;遮蔽;界定领域。 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
1】政治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2】法规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3】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4】科学技术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5】社会文化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21.根据雪瓦尼的归纳,城市设计所要处理的城市空间大致分为四类:
(1)空间内部的格局和意象:描述了微观层次上城市结构之间的空间用途,也就是城市组织的主导形体特征,如“焦点”、“景观点”、“标志”和运动格局等。
(2)外部的形态和意象:即城市天际线的可识别性、城市整体意向等。
(3)交通和停车:意指街道和道路的特征,如道路的维护、宽敞程度、便捷性、秩序、方位感、安全舒适等质量性因素,也包括停车需要和停车地点。
(4)环境质量:包括使用的多样性,自然景观和街道立面的视觉趣味、心理感受和物理环境质量等。
城市设计中有些要素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通常涉及的对象关系更加密切,如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分配、建筑形体美学、风格形象问题等等,有些要素则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内容有重合之处。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