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中考化学状元笔记及知识点集(超强)
一、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的71% 2缺水原因:【1】淡水很少
【2】科技发展,用水量增多 【3】水资源污染
【4】 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二、 爱护水资源
1要节约用水:生活中、农业喷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2防止水体污染:
【1】 水体污染的途径:工业污染(废水、废渣、废气 俗称“工业三废”) 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 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生产;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农业合理使
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拓展:氢气的性质及用途
一、 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0.089g/L)最轻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证明:用氢气吹肥皂泡,氢气球
氢气难溶于水(排水法) 氢气难液化 2化学性质:【1】氢气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点燃(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放出大量的热)
【2】不纯的氢气:可能发生爆炸(氢气中含有氧气),所以点燃会爆炸
【3】氢气具有还原性: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现象(1)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的铜 (2)试管内壁有水珠 3氢气的用途:【1】可燃——高能燃料(火箭) 【2】还原性——冶炼金属
二、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法
【1】药品:书P143实验室常用锌粒(铁、镁、铝)和稀硫酸(稀盐酸)制取氢气
锌和稀硫酸——现象:产生大量气泡,锌粒逐渐溶解生成无色溶液
【2】原理:(1)原子团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无需加热 (2)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4】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5】放置:倒放在桌子上(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6】检验: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里,若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7】不能验满
【8】步骤:连---检----装-----收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9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题: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答: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事项:
【1】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 它的单位是 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非金属元素 液态 固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10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2O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数字表示意义: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11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碳的性质: 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炼钢 3.炭黑 颜料 二、CO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CO2+H2O== H2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H2O 2==CaCO3+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还原性CO+CuO==Cu+ CO2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第六单元:燃料及其作用 一、 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 隔绝氧气和空气3. 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 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