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师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资料
(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
(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 (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 (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二十一、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三级技能P136)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二十二、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三级技能P136) 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询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二十三、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 (三级技能P143) 1.智力正常 2、年龄适宜 3、内容合适 4、人格正常 5、动机正确 6、信任度高 7、行动自觉 8、匹配性好
二十四、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帮助这类求助者的经验,在转介时需注意什么?(三级技能146)
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二级咨询技能部分(知识题) 一、 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过程。(二级技能P66-67) 1、学习放松技巧 2、构建焦虑等级 3、实施系统脱敏
二、使用系统脱敏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二级技能P69)
1、如果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是一种,可根据不同的情境建立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等级表实施系统脱敏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3、焦虑等级应合理,每个等级之间的跨度不能太大,可以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
可编辑修改
精品资料
4、当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时,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三、简述满灌疗法的原理。(二级技能P69)
1、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 2、满灌疗法的原理是:迅速地将求助者置身于最恐惧的对象或情境中,必然引起求助者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咨询师不给予任何强化,任其自然,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直到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 四、请简述冲击疗法的基本过程。(二级技能P70-71)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排除不适合的求助者; 2、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 4、实施冲击治疗。
五、若使用生物反馈法,说出其基本原理。(二级技能P80)
1、使用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记录 2、将这种记录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使求助者了解其生理状态 3、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 4、通过调节生理状态,达到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防治其他疾病的目的 六、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是什么?(二级技能P86)
1、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
2、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
3、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及情绪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七、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二级技能P87-91)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八、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包括什么?(二级技能P94)
1、主观推断 :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7、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九、本案例中亦可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二级技能P109-111)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
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
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
可编辑修改
精品资料
第七阶段: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 十、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二级技能P118-120) 1、社会接纳程度评估
评估内容: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 自我接纳程度评估 评估内容:
(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 (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3、随访调查
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
状态 在线 #4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4-29 17:0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案例相关问题(三级部分)
一、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三级技能P14)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二、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三级技能P9、P15-16) 1.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及婚恋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11.该求助者的疾病史。
12.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及心理测验情况。。 13. 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14.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三、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三级技能P16)
1.童年生活经历:(1)吃东西未洗手遭到母亲训斥;(2)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3)父母感情融洽;(4)父母管教严厉,做事追求完美。
2.青少年期情况:(1)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2)大学时因同学患肝炎而担心被传染;(3)没有要好的朋友;(4)学习、就业很顺利。
四、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三级技能P17)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整理:
1、精神状态:紧张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
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心慌、脖子僵硬、疲劳、食欲和睡眠问题 3、社会功能状况:妨碍求助者恋爱、工作受到影响、 影响人际交往
五、为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需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临床资料相互印证比较,请将本案例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三级技能P23)
1、求助者的主诉:近一年多焦虑、紧张,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伴失眠
2、家属报告:求助者家庭优越,从小教育严格,懂事听话。性格较内向、胆小怕事,追求完美。学习成
可编辑修改
精品资料
绩优良。
3、摄入性谈话:(1)求助者一年前失恋,快毕业了,论文没有写完。骨折、耳聋、掉头发,什么都干不下去,失眠,一天睡两三个小时。 (2)感到毕业渺茫,没心思找工作。
(3)亲朋好友不能帮忙。最想解决的问题是治好病,如期毕业。 4、临床观察: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路清晰,有礼貌。 5、心理测验:SAS:70,重度焦虑 EPQ P E N L 粗分 8 7 20 6 T分 40 35 70 40 EPQ的结果:典型内向、典型情绪不稳定 SCL-90的结果:躯体化3.8、抑郁3.2、焦虑3.9、敌对2.5 6、其他。
六、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3.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
4.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5.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七、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症状表现:
主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由于现实性冲突所引起。 5、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
6、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案例相关问题(二级增加)
一、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二级技能P2) 1.病程:1年以上,评为3分。
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帮助才能摆脱,评为2分。 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显著下降,回避社交场合,评为2分。
总分为7分,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可编辑修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