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源完整性仿真与EMC分析培训讲学
精品文档
图2-10
的电源滤波电路,同样的设计方法可以用于带PLL时钟分配器等电路。 ◎时钟线应尽量走线在内层并少打过孔,保证时钟与回流路径的最小面积。 3、
合理的叠层设计
高速PCB的叠层设计在保证电源/地阻抗及EMI控制方面有较大影响,多层板的叠层设计在SI方面的设计指南中重点提及,可以参阅其它SI设计文档,这里举一例说明,如图2-11是一个常用的8层板叠层设计,图2-12是12层背板叠层设计图:
P 5.6 mils C 6.0 mils P 21.9 mils C 4.0 mils P 21.9 mils C 6.0 mils P 5.6 mils Ls2 Gnd Bottom Vcc Gnd Gnd Ls1 Top 7/14—100欧姆(线宽7mils间距14mils,阻抗100欧姆)(Top) 6.5/15—100欧 姆(线宽6mils 间距11mils, 阻抗100欧姆) (Ls1-Ls2) 7/14—100欧姆(线宽7mils间距14mils,阻抗100欧姆)(Bottom)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图2-11
P 10.1 mils C 12.0 mils P 10.1 mils C 12.0 mils P 10.1mils C 12.0 mils P 10.1mils C 12.0 mils P 10.1mils C 12.0 mils P 10.1 mils Ls6 Gnd Ls5 Gnd Ls4 V1 Gnd Ls3 V2 8.5/20—100欧 姆(线宽8.5mils 间距20mils, 阻抗100欧姆) (Ls3-Ls6) Gnd Ls1 Ls2 10/20—100欧姆(线宽10mils间距20mils,阻抗100欧姆)(Ls1-Ls2)
图2-12
为保证电源完整性的要求,减小高速PCB的EMI,叠层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电源和地平面采用紧耦合,及电源平面紧贴地平面;
◎在线宽可以满足的条件下,信号线尽量与参考平面(一般是地)紧耦合; ◎尽量以地平面为参考平面。
4、 控制信号线的回流路径
EMI取决于两个谐振回路,一个是“旁路环路”,由IC和旁路电容构成;另一个是“信号环路”,包括信号线在内。根据克希霍夫定律,任何时域信号由源到负载的传输都必须有一个最低阻抗的路径。图中I=I′,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图中I我们称为信号电流, I′称为映象电流,如果信号电流下方是电源层,此时的映象电流回路是通过电容耦合所达到的。见图2-13。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Driver Receiver I I′(gnd) gnd gnd Driver Receiver I I′(vcc) C1 C2 gnd gnd
图2-13
图2-14
由此,我们得出在多层PCB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电源平面紧贴地平面。
◎信号层和参考平面层靠近,保证信号和回流组成的最小面积,重要信号应该以地平
面作参考平面。
◎保证电源与地层阻抗最低,电源地的阻抗分析在下面的PI分析中将重点介绍。 ◎高速信号线在换层时,会出现过孔等阻抗不连续点,应加地过孔或加旁路电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图2-15
◎在连接器上定义信号线时一定要将地线尽量靠近信号线,如图2-16(c)。
图2-16
◎信号不要跨越参考平面分割带,以防止回流路径绕行,这个设计规则在PCB的EMC设计中反复提到,如图2-17。
图2-17
5、
采用屏蔽过孔抑制EMI
在高速PCB中,电源地之间的噪声一般通过对外部的连线(如网线)或PCB的边缘辐射,在PCB边缘加上屏蔽过孔对边缘辐射起到阻隔的作用。 6、
相邻平面层的交叠处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