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

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4/30 15:16:49

第四章 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

第一节 食品的冷却保藏技术 一、原料及其处理 (一)植物性原料及其处理

剔除损伤、虫伤、腐烂、发黄等有质量问题的原料。 进行分级、整理、包装等处理。 原料及包装材料要进行消毒处理。 应在清洁、低温条件下进行。 (二)动物性原料及其处理

畜肉类及禽类主要是静养、空腹及屠宰等处理。 水产类主要是清洗、分级、剖腹去内脏、放血等处理。 蛋类主要是进行外观检查(剔除变质蛋)、分级、装箱等处理。 应在清洁、低温条件下进行。 二、食品的冷却 (一)冷却的目的

降低食品的温度以抑制微生物和酶等变质因子的作用。 控制植物性食品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分解)过程。 便于酒类的发酵。 有利于进行冻结。 (二)冷却速度和时间

冷却速度是指食品不断放出热量而降低温度过程的快慢程度。

冷却速度受食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差、食品的大小和形状、冷却介质的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冷却时间是指食品从初温冷却到预定终温所需要的时间。 (三)冷却方法 1、空气冷却法

通过冷却空气的不断循环,带走食品是热量,使食品得到冷却的方法。 冷却空气取决于食品种类(动:0℃左右;植:0~15℃之间)。 冷却效果取决于空气温度、循环速度、相对湿度等因素。 2、水冷却法

将食品直接与低温的水接触而获得冷却的方法。

有浸渍和喷淋两种方式。

冷却用水(淡水、海水均可)必须是清洁无污染的。 适应于水产品、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冷却。 3、冰冷却法

将食品直接与冰接触而获得冷却的方法。 冷却效果取决于冰与食品的接触面积和用冰量。

特别适合水产品的冷却。也可用于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冷却。 真空冷却法

利用水在真空条件下沸点降低的原理来冷却的方法。

会造成食品部分水分蒸发(2% ~ 4%),但不影响食品的外观质量。 冷却速度快,但成本较高。

适应于蔬菜、蘑菇等表面积大的食品冷却。 三、食品的冷藏 (一)空气冷藏法 1、冷藏温度

冷藏温度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大多数食品的冷藏温度在- 1.5~10℃之间,依食品种类而定(见表4-1)。 冷藏温度波动过大(应在±0.5℃以下)会造成食品霉变或冷害。 2、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过低会造成食品减重、皱缩或萎焉等现象;相对湿度过大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包装食品不受影响) 相对湿度大小应根据不同食品种类而定(见表4-1)。 3、空气循环

保持冷藏温度稳定而均匀。

空气循环速度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包装等因素。

一般控制最大空气循环速度不超过0.3~0.7m/s(过快会造成水分蒸发过多及能耗增加)。 4、通风换气

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换气方法。 防止产品之间的相互串味。

避免换气带来温度波动和污染等问题。 5、包装及堆码

包装可防止或减少食品的水分蒸发,方便食品的堆垛。

堆码必须做到:稳固;能使气流流过每一个包装;方便货物的进出。 6、产品的兼容性

保藏条件尽量相近。食品特性尽量相近。防止食品之间的串味。 (二)气调冷藏法 1、气调冷藏法的原理

在一定的封闭体系内,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得到不同于正常大气组成(或浓度)的人工气体,以此来抑制食品本身引起品质劣变的生理生化过程,或抑制作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活动。

引起食品本身品质劣变的生理生化过程主要与O2和CO2有关。 要注意“临界需氧量”和“CO2中毒”。 2、气调冷藏的特点

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阻滞乙烯的生成,推迟后熟,延长保鲜期。 减少冷害和损耗。

抑制色素的分解,保持原有色泽。 阻止果蔬的软化,保持原有形态。 抑制有机酸的减少,保持原有风味。

阻止昆虫、鼠类等生存,防止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 没有任何污染。 3、气调冷藏的方法

自然降氧法:利用果蔬在贮藏过程中的自身的呼吸作用来调节库内的O2和CO2浓度,并根据O2和CO2浓度变化来调节O2/CO2比例。

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达到适当O2/CO2比例所需时间较长。 O2/CO2浓度比例难以控制,保藏效果较差。

机械降氧法:利用人工调节的方式,快速将库内的O2和CO2浓度调节到适宜的浓度,并根据O2和CO2浓度变化情况来调节O2/CO2

比例。

误差要求控制在1%以内。

能迅速达到适宜贮藏条件,贮藏效果好。 所需设备多,成本较高。

气体半透膜法:利用硅胶或高压聚乙烯膜作为气体交换扩散膜,使贮藏室内的CO2与室外的O2交换来达到气调贮藏的方法。 通过不同厚度的半透膜来控制气体交换速率,维持一定的O2/CO2比例。

方法简单,贮藏效果较差。

减压降氧法:利用真空泵使贮藏室形成部分真空,使得室内O2、CO2、乙烯等气体成分也随之降低,达到贮藏的要求。 控制精度要求高(氧含量可调节至±0.05%的精度)。 总压力一般控制在266.4Pa(常压为1.01×10Pa)。 贮藏效果较好。

第二节 食品的冻结保藏技术 一、食品的冻结 (一)食品的冻结过程 1、食品的冰点

冰点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食品的冰点通常在-2~-1℃之间。

食品的冰点取决于食品的种类、鲜度、预处理等因素。(表4-3) 2、冻结过程与冻结曲线

共晶点——溶液中的溶质、水(溶剂)达到共同固化的状态点(低共熔点)。(此时所有水分全部冻结)

食品达到过冷点后开始形成冰结晶,释放的相变潜热使温度迅速回升到冰点,然后继续形成冰结晶。 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5~-1℃)后,食品在感官上已呈冻结状态。 冻结终了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为-18℃ 。 (二)冻结速度与冰晶状态和分布的关系 1、冻结速度

指食品内某点温度下降的速度,或食品内某种温度的冰峰向内扩散的速度。 不同部位的冻结速度不同(表面>内部)。

根据速度不同,有:快速冻结和缓慢冻结(急速冻结、超速冻结) 冻结速度与冰晶状态的关系

冻结速度越快,形成的冰晶数量越多,体积越小。 2、冻结速度与冰晶分布的关系

食品冻结时,冰晶首先在细胞间隙中生成。

缓慢冻结时,细胞内水分迁移到细胞外,使得细胞间隙中冰晶体积变大,细胞易脱水造成质壁分离。 快速冻结时,冰晶在细胞内外同时形成。 3、冻结速度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缓慢冻结易造成细胞脱水,机械损伤也增大。

5

搜索更多关于: 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四章 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 第一节 食品的冷却保藏技术 一、原料及其处理 (一)植物性原料及其处理 剔除损伤、虫伤、腐烂、发黄等有质量问题的原料。 进行分级、整理、包装等处理。 原料及包装材料要进行消毒处理。 应在清洁、低温条件下进行。 (二)动物性原料及其处理 畜肉类及禽类主要是静养、空腹及屠宰等处理。 水产类主要是清洗、分级、剖腹去内脏、放血等处理。 蛋类主要是进行外观检查(剔除变质蛋)、分级、装箱等处理。 应在清洁、低温条件下进行。 二、食品的冷却 (一)冷却的目的 降低食品的温度以抑制微生物和酶等变质因子的作用。 控制植物性食品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分解)过程。 便于酒类的发酵。 有利于进行冻结。 (二)冷却速度和时间 冷却速度是指食品不断放出热量而降低温度过程的快慢程度。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