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护士职业暴露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保证护士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 临床调查分析。结果 护士因长期在工作中受社会心理因素、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的危害。结论 既能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帮助护士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自身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危害;防护
1 职业暴露因素就是指职业环境的各种有害因素
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往往多种因素同时存在,经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综合作用,对护士健康产生急性、慢性及远期危害。急性危害因损害发生迅速、症状重,易受重视及认识;而慢性及远期危害是潜匿的健康损害方式,其潜伏期长,常常得不到充分的认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1.1 社会心理因素的危害 主要包括工作中来自患儿家属的暴力和从事工作本身的压力。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定义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工作或上班时直接对人的暴力行为,范围从攻击性或威胁性语言直至杀人。包括欺凌、骚扰、欺骗、胁迫、恐吓、排斥、散布无端言论、侵犯的姿态、侮辱性的手势、敌对行为、阻碍、身体撞击、踢、咬、推、啐人、等伤害直至杀人。”国际护士协会指出护士可能受到暴力比其他行业多3倍,和其他行业相比针对护士的暴力事件较多。国际护士协会根据事实作出推断:世界范围内的护士每天工作在暴力的发生地。患儿家属的暴力已经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士气、直接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专业及工作本身的压力,如护士人力资源缺乏所带来过重的工作负荷,护理工作的特殊作息如频繁的夜班、节假日加班等;再如社会地位有限、晋升少、报酬低以及工作疲劳感,均影响着护士身心健康。
1.2 理化因素的危害 护士职业暴露理化因素危害主要来自X射线、射线及紫外线和微波等。其中X线损伤为医护人员最常见的放射损伤。长期接触X线可对人体造成很多损害,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甚至诱发肿瘤等[1]。另外手术室中使用的麻醉剂多种多样,其中氟烷、氨氟醚、异氟醚以及笑气(氧化亚氮)等可以呈气态弥散在空气中的,长期吸入可造成肝脏损害,细胞突变,免疫力下降及自然流产。1974年美国麻醉医师会发起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手术室护士自然流产率及子代先天畸形发生率均高于对照人群。前者为对照人群的1.3~2倍;后者为对照的1.6倍。1997年有人用变换分析法,总结分析了1971~1995年间发表的有关职业接触麻醉剂气体与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报告后,结果肯定了职业接触麻醉剂气体与自然流产有关联[2]。
1.3 生物因素的危害 主要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护士每天频繁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等体液,体液飞溅到皮肤、眼睛里时有发生;手上小划伤而又意外接触血液等,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自身感染。再者护士在工作中常使用锐器,易刺伤自己,而通过针刺伤可感染20多种血液性疾病。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