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作者:张淼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7期
摘要: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与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着企事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的方针和政策。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基础上,挖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现代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供公允可靠的会计信息,但目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急需克服的顽症。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开展会计信息相关问题的讨论势在必行。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危害严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递信息失误,误导经济行为。从微观看,包括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例如一项投资决策,要建立在对过去经济业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若提供的会计资料虚增了投资额或成本,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必然会放弃这一项目,从而失去市场机会。反之,则会使一份实际不可行的项目有可能立项实施,最终导致效益不佳等。从宏观看,可能引发错误的决策出台,并涉及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2.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从一项虚假的购销经济业务分析,若入账价值大于实际价值,其中包含的不正当的购销行为,只能使某些相关人员获得好处。从会计处理的程序和过程来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受着积极利益的支配。如折旧的计提,费用的摊销、存货的计价等会计方法的改变都是按照某种利益需要进行的。另外,会计活动还直接受制于会计主题和有关领导,因此,首先需要维护的是会计主体的利益,若违背一定的规范、原则,必然会损害其他权益主体的利益。如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进行偷漏税,采用错误的计提、分摊方法侵占职工权益,歪曲有关资产负债数据,危害债权人的利益等。更为严重的是,某些跟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人员从不同环节不同角度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3. 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会计信息失真将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表面合法化,从而助长了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比如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必将扰乱经济秩序,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