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
1.岳飞,字鹏举。20岁从军,屡败金兵,战功卓著,为抗金名将。因不附秦桧议和,被诬下狱,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2.《满江红》语言铿锵有力,旋律激昂雄壮,由民族的深仇大恨转化而来的勇猛无畏的战斗豪情,雪洗国耻的迫切愿望和必胜信念。
【名词解释】
易安体: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主要艺术特色有: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人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二、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日:“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渊下题日:“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简答论述】
1、简答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词学理论
李清照是两宋之际著名的女词人,不仅在词的创作实践中自成一家,而且在词的创作理论上也有独特的见解,写作了专门性的词论著作《论词》,对后代训学理论和词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是词“别是一家”说,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义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
李清照对词还提出了其他的审美要求:(1)勿“破碎”。这是在《论词》中通过对张先、宋祁等人词的批评中表现出来的,即要求词作品要有完整浑然的意象结构,给人以整体的完美审美感受。(2)词要铺叙。她主张词要展开些,要写得
曲折、细腻,有渲染。讲层次,起伏跌宕,要前后呼应。(3)讲故实。她说秦观词专讲情志,而少有典故,主张词中要运用前代前人的文化掌故。(4)词的格调要高雅、典重。她追求词的典雅之美,批评柳永词“词语尘下”,贺铸词“苦少典重”。
2、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前后期。
A.前期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情怀。她出生于官僚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旧党人士。少女的生活是充满欢乐的,她欣赏自然,表现出对自然的喜爱。(例《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反映出博大情怀与仁慈心性与少女的顽皮。
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夫妻恩爱,有很多共同的爱好,诗词酬唱、收集金石文物。但由于赵明诚经常在外为官,夫妻离别,因此相思离愁就成为李清照词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例《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 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靖康之变后,他们一路奔波,从济南逃到江宁,赵明诚任江宁知府,不久赵去世,又逃到杭州,一路千辛万苦,财产丢失。辗转流浪。后来还可能改嫁给一个姓张的,但不久又离婚。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例《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然而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又不是爆发似的呼喊,而是很讲究技巧和形式的。如前期词《点绛唇》.
后期词感情则更加奔放,如《蝶恋花》词中“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句,阳关本只有三叠,然而作者面对丈夫的冷落,为了挽留丈夫却唱出了四叠阳关,还要唱到千千遍,这种情感是多么强烈,而作者表达这种感情的形式又是如此巧妙。 2、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如小词《如梦令》 而后期词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句无不描画出一个消瘦、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
3.由于心境的极大变化,李清照词在前后期所选取的题材是有许多不同的。前期
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前期的《如梦令》、《醉花阴》、等都是如此的。而后期词作题材明显有了变化。 3、试述“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答: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其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中“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初到南方时不习惯夜雨霖霪的烦躁心理。
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李清照的后期词多愁苦之作,情调人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
三、李清照词的语言也独具特色。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短短三句,也将内心的犹豫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既曲折生动又巧妙自然。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如“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等等。李清照词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善用叠字,词家少有,而极富艺术感染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一连十四个叠字,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美妙无比,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
四、“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具有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无论是写情绘景还是咏物,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等,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艳的词藻来装饰,而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水墨画般的清婉秀逸的意境。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
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