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届(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周周清检测(八)
2015届(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周周清检测(八)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必修Ⅰ》第三章、第四章 班次______小组______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到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下图示意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读图回答3题。 3.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关系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5.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B.山区坡陡,水能资源丰富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回答6-8题。
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 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7.该山地可能位于
A.横断山 B.天山 C.武夷山 D.大兴安岭 8.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1
A.受东南信风影响 C.盛行上升气流
B.盛行下沉气流 D.受西北季风影响
读“世界某大陆略图”,完成9-10题。
9.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阔叶林
10.形成图中①②两地自然景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纬度、水文 B.地形、气候 C.海陆位置、地形 D.水文、土壤 读东祁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处的植被是
A.温带荒漠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2.高山冰雪下界在东北与西南坡分布的高低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高、降水多 B.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低、降水少 C.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低、降水多 D.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高、降水少 右图为某地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中公路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14.丁地最可能是
A.山顶 B.陡崖 C.山谷
D.鞍部
读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15-16题。
15.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 B.埃及 C.南非 D.俄罗斯 16.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
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 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的影响大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7题。 17.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2年8月24日,我国第14号超强台风“天秤”在台湾岛登陆。下图为“该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8题。
18.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出海时,甲、乙、丙、丁四处海岸,风暴潮危害最大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系数越大,表示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读图完成19-20题。
19.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有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经济发展缓慢 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人均资源占有量高 ⑤吸引外资能力弱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20.推测下列地区中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A.贵州 B.上海 C.内蒙古 D.青海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2 3 4 5 6 7 8 9 题1 号 答 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本题有3大题,共40分)
21.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6分)
3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6分)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8分)
(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4分)
(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4分)
4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