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必修2总复习
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加;第三周期元素的阴、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但阳离子半径大于阴离子半径,故选B。[答案]B
考点4 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的常用的突破口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2)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化合生成盐,该元素是氮。 (3)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溴,金属单质是汞。 (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氟。 (6)三种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反应,则必定含有Al元素。 (7)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是钠,焰色反应呈紫色的元素是钾。 (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氯。 (9)单质的硬度最大的元素是碳。 (10)化学式为A2B2形的化合物,则只可能为Na2O2、H2O2、C2H2。 [例4]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解析]由题目推知,X位于Y的上方,是属于同主族元素,所以当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A正确。若X为N,则NH3显碱性,B不正确。若X为H,则C错误。若Y为Cl,则X为F,而F是通常是没有正价。[答案]A
9
第三节
化学键
1.概念:使 离子 相结合或 原子相结合 的强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2.类型:
离子键
极性键
共价键
非极性键
3.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本质就是 旧化学键断裂 和 新化学键形成 的过程。
1.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看到产
生 黄 色火焰,生成 NaCl ,化学方程式为 。 2.带 相反电荷 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 静电作用 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氯化钠,这种
带
带相反电荷离子 之间的 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为离子键。
3.由 离子化合物 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通常, 活泼金属 与 活泼非金属 形成离子化合物。 4.形成的条件:
-ne-
活泼金属 M Mn+
吸引、排斥
化合 离子键
达到平衡 -+me
活泼非金属 X Xm-
(1)IA、IIA的金属与VIA、VIIA的非金属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必为离子化合物。
(2)活泼金属元素 的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 (3) 离子键主要存在于大多数盐、碱、金属氧化物中
(4)不是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铵离子和非金属元素,酸根离子和金属元素等也可形成离子键。
5.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活泼金属形成的 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形 离子。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3)成键本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括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和电子与电子之间 的、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相互作用: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既有阴离子与阳离子、原子核与核外电 子间的相互吸引,也有原子核与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的相互排斥。 ?成键原因: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 ②离子间的吸引与排斥处于平衡状态;
10
③成键后体系的总能量降低(能量越低,体系越稳定)。
思考:1.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请思考,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
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 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2.由下列离子化合物熔点变化规律 ,分析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离子电荷有什么关系?
(1)NaF NaCl NaBr NaI ---988℃ 801℃ 740℃ 660℃ (2)NaF CaF2 ---988℃ 1360℃
2++
(提示:Ca半径略大于Na半径)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
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在H2、N2、Cl2这样的分子中,由 同种非金属 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 吸引电子 的能力相同 ,共用电子对 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 ,成键的原子 因此而不显电性 ,这样的共价键叫做 非极性共价键 ,简称非极性键。 3.在HCl、H2O这样的分子中,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因为不同原子 形成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将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的一方 ,这种共用电子对 偏移 的共价键叫做 极性共价键 ,简称极性键。
(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粒子:原子 。
(3)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的电性作用。
(4)成键条件:同种非金属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且成键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状态。
?共用电子对既可以是两个原子共同提供的,也可以是某个原子单方面提供的;既可以位于两个原子中间,也可以产生偏向或偏离。
?共价键可以存在于单质分子中,但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既可能存在共价键,也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而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如设计实验证明氯化铝中含有的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可利用熔融氯化铝做导电实验,若能导电,则它含有离子键;若不能导电,则它含有共价键。
注意:1.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 NaOH, Na2O2 。 2.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分子,如氯气,氮气。 3.氦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氦气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健。 思考:什么是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是化学键吗?
提示:使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其能量介于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之间,它不是化学键。
11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异同 键 型 离子键 共价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概 念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原 子 同种元素的原子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收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特 点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成键条件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存 在 离子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某些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
1.物质中化学键的存在规律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MgO、 NaCl等,复杂离子(原子团)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NH4)2SO4、NH4NO3、 NaOH、Na2O2等。
(2)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如HCl、CH4、CO2、H2SO4等。 (3)在非金属单质中只有共价键,如Cl2、O2、金刚石等。
(4)构成稀有气体的单质分子,由于原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
(5)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也可以形成离子键,如NH4Cl中的NH4+与Cl。
2.化学键的形成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如AgCl、 AlCl3等都含共价键,它 们属于共价化合物。
+-
(2)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OH==H2O,
+
2H+CO32-===H2CO3。 (3)由两种共价分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也不一定不是离子共价化合物,如NH3+HCl===NH4Cl。
(4)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NaCl熔化,金刚石破碎等都有化学 键被破坏,但都属于物理变化。
(5)用化学键强弱可解释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可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根据不同的物质类型,有的物 质发生物理变化要克服化学键。如金刚石、晶体硅熔点高低要用化学键强弱来解释。而HF、HCl、 HBr、 HI中的化学键强弱只能解释其化学性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与H—X键无关。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