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 图文
4.2 井网及井距
一个注水开发的油田,在开发介入的初期都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采用多大的井网密度进行开采,既能满足油田的
开采速度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又能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因此,合理井网密度作为一个油田开发初期的最重要的决策 参数之一。井网密度受地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影响。
一 合理井网密度
1、井网密度和原油采收率关系法
谢尔卡乔夫方程导出了原油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ER?Edea(?)s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参照谢尔卡乔夫方程,根据我国144个油田或
K开发单元的实际资料,按不同的流度?O分为5个区间,归纳为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式:
各类油田井网密度的关系式表
类别 1 2 3 4 5 油藏个数 回归相关系数 Er?0.6031e?0.02012s300—600 13 0.02354sEr?0.5508e? 100—300 27 ?0.02635sEr?0.522730—100 67 e ?0.05243sEr?0.48325—30 19 e ?0.10148sE?0.4015er<5 18 流度 根据资料该油藏的流度为31,因此选取类别3, Er?0.5227e?0.02635s结合水驱油藏采收率经验公式:
ER??0.234816?1.058037??0.00611S?0.105321lg(k/?o)?0.004380Pi?0.00178h?0.000437Ri?0.006524Pb可求得S?16well/km2
2、合理采油速度法
满足一定采油速度的井网密度可由下式确定:
S?T?NVokh?18well/km2??p?Roi?A
由此确定的井网密度为S?18well/km2
3、经济井网密度
经济井网密度包括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即经济效益最大时密度,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即经济效益为零的井网密度,其计算公式:
y1?(NEDe?as/t)G[(1?i)t?1]/i
t?1y2?ASM(1?i)[(1?i)t?1]?ASPi
当y1?y2时用交汇法或试凑法,求出经济极限井网密度,S极限
y1?(1200?104?0.5227e?0.02635s/15)?1200?[(1?0.075)t?1]/0.075 y2?4?s?2275?104?(1?0.075)14?4?s?90?104[(1?0.075)15?1]/0.075 求出S极限?21well/km2
y3?(aNGED/t){[(1?i)t?1]/i}e?a/s y4?{M(1?i)t?1?P[(1?i)t?1]/i}AS2
当y3?y4时时用交汇法或试凑法,求出经济极最佳网密度,S最佳
y3?0.02635?1200?104?0.5227?e?0.02635s{[(1?0.075)15?1]/0.075} y4?{2275?104(1?0.075)14?90?104[(1?0.075)15?1]/0.075}?4?s2 求出 S最佳?4well/km2m
计算得该油层平均技术合理井网密度为17well/km2,经济最佳井网密度为
24well/km2,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为21well/km2,由于技术合理井网密度大于经济最佳井网密度。但小于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因此合理井网密度为17WELL/KM 由于井距d?
二 井网类型 1.直线排状系统
注采井的排列关系为一排生产井和一排注水井相互间隔,生产井与注水井相互对应。在此系统下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之比1:1
22F?2.598a?2.598?0.12?0.311761?m每口注水井的控制面积单元
31S?117?0.243km?243m
M?流度比
?o?wkro(swc)[kro(s)?krw(s)]
s为驱替前缘饱和度 由含水率—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得s=0.569
?M=6.5/1*[0.1714+0.1286]=2
含水率曲线10.80.6fw0.40.2000.20.4Sw0.60.81
所以利用直线排状系统见水时井网的波及系数为0.4838。
由于在波及系数为100%时,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为63%,则利用直线排状系统最终采收率EA?63%?0.4838?30.5%
44N?N?E?1200?10?30.5%?365.8?10t井网密度为17well/km2,AA可采储量
总共注水井和生产井为68口,注水井数和生产经数比为1:1
则生产井数和注水井数都为34口,入股开采时间年限为15年,则单井产量为
NA365.8?104??19.65t/dt?n15?365?34N单井=
2.五点系统
油水井均匀分布,相临井点位置构成正方形,油井在注水井正方形中心,构成一个注水单元,在此系统下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
22之比1:1,每口注水井控制面积为F?2a?0.12KM(**)。五点式在流度比
为2时,见水时井网的波及系数为0.622,则利用五点式的最终采收率
EA?0.63?0.622?39.2%
44可采储量NA?N?EA?1200?10?39.2%?470.4?10t
注水井数和生产经数比为1:1生产井数和注水井数都为34口,则单井产量为
NA470.4?104t??25.27t/dN单井=t?n15?365?34
如果注采平衡注水井每口得 注水量为25.27t/d
3.反七点(正四点)
注水井的井点位置构成正三角形,中心为生产井,而生产井构成正六边形,注水井在中心,在此系统下,生产井和注水井之比为2:1,F=2.598a=2.598?0.12=0.31176km反七点在流度比为2时,见水井网的波及系数为0.675.则利用反七点法的 最终采收率为EA?63%?0.675?42.525%
44N?N?E?1200?10?42.525%?510.3?10t AA?可采储量
22注水井数和生产经数比为1:2生产井数为45口注水井为23口.
NA510.3?104t??20.71t/d单井产量为N单井=t?n15?365?45
根据注采平衡,单井每日注水量N注=20.71?45/23=40.52t/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