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事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密级:
安徽省海事信息化
中长期发展规划
内部公开▲
第 1 页 共 23 页
内部公开▲
安徽省海事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1 前言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尖端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信息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服务需要随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滞后的信息和僵化的管理势必出现管理方案的不合理性和不适时性。通过电子政务来服务政府越来越得到各地、各行业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传统海事下水,现代海事上网,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依靠现代高科技手段,构建遍布海事系统的信息网络,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传统海事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实现从下水到上网的跨越。
通过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海事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海事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海事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事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海事管理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海事信息化,己经成为海事部门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的共同选择,成为引领海事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实现海事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建立现代海事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和必由之路。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有关要求,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电子政务工作的要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10年4月7日,中国海事局成立以来首次全系统科技信息化专题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会议科学谋划了海事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牢固树立‘科技强局’理念,以科技进步引领海事新的十年发展。”
为正确指导和切实加快我省海事信息化建设,推进海事管理现代化,特制定本规划。
2 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海事局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
第 2 页 共 23 页
内部公开▲
海事信息化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量力而行;注重应用,确保安全。”的原则和“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推广普及信息化办公设备为基础,以机关局域网和部门门户网站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海事信息的网上传输,海事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当前,我省海事信息化工作还不能适应海事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省直有关部门及海事信息化先进省(市、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条块分割,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海事信息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总体方
案,在具体建设上各部门、各单位各行其是,缺乏统一协调,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且资源共享程度低。根据安徽海事的发展情况,还需要针对巢湖流域和淮河流域建立区域性的海事信息中心。
二是执法工具原始,执法过程中信息获取手段欠缺,执法效率低。省海事局尚未建
立先进高效的海事移动执法平台,海事执法还处在原始的手工执法,个别汇总的程度,给执法效率、案件统计上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是基础工作薄弱、整体发展水平滞后。省海事局连接分局、海事处等海事部门的
业务专网尚未建立,海事专业信息和资料收集欠缺,未形成可支撑决策和服务的信息库,数据采集、收集的渠道尚未建立,这都制约了全省海事数据中心的建立,影响了整个海事信息化系统的整体建设。
四是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海事机构的办公内网建设不完善,资源未充
分发挥作用,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对紧急事件快速响应并进行有效处理;对外也没有快捷的信息传输方法,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
五是海事信息化投资严重不足而且分散。“十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投资远远低
于省直相关部门和海事信息化先进省(市、区),各级海事部门信息化建设投资基本没有保障。
六是海事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技术力量薄弱。各级海事局基本无信息化工作机构
和专职人员,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弱;海事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更新缓慢,特别是基层海事单位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比例很低,不能满足海事信息化发展需要。
因此,安徽海事信息化需要大力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安徽海事发展新战略,紧跟全国海事信息化发展步伐,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新观念,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突出信息化建设的新重点,满足信息化建设的新需求。
第 3 页 共 23 页
内部公开▲
3 信息化需求分析
3.1 信息化建设目标
按照建设“三个海事”(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和实现四化(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信息化是实现海事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海事信息化建设应以全面实现海事信息化为目标,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以“四横两纵”(“四横”指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应用系统,“两纵”指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为架构,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先进实用、安全稳定的海事信息化格局,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发展、推动改革、引领未来的重大作用,为发展现代海事、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加快海事信息化,带动海事现代化”。
安徽航运体系通达全省81%的市县,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有5596公里,居全国第八位。安徽省海事局现有28个地市级部门以及5个地市服务中心,负责船舶、船员、航道、港口管理等海事工作。安徽省地方海事局拥有一个信息发布的网站,该网站连接了部分地市海事局网站,整个网站群以文件发布为主,需要进一步整合各地市资源,采集信息。还需要针对巢湖流域和淮河流域建立区域性的海事信息中心。
根据安徽省海事信息化现状,结合安徽省海事信息化发展规划,安徽省数字海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为:
1、将各海事部门的信息子系统和单机聚合,形成统一的应用平台,构筑以省海事局信息中心、巢湖海事信息分中心、淮河海事信息分中心为枢纽的信息平台;
2、电子化执法,执法人员配备“执法通”手机终端,通过“执法通”系统在执法过程中即时获取信息,即时执法;
3、要充实海事专业信息库和资料,建立专业支持工作模型;
4、在一个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中心协调下,通过海事应急指挥系统快速响应紧急事件;
5、向区域内客户(渔船、货船、商船、服务点)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支持。
3.2 信息化建设需求
根据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一般性原则,安徽数字海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基础设
第 4 页 共 23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