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评委会评语
《关于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对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现状、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程度低、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匮乏、文化创新滞后、母语丢失严重等问题,对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报告内容丰富,详述现状,通篇体现出作者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熟悉和热爱。
不足之处:文章标题流于泛泛,缺少概括性,正文文字也不够精炼。
- 1 -
大学生志愿者优秀策论(调研)文章申报表
题 目 关于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姓 名 服务单位 陈博文 喀左县民宗局 联系方式 手 机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15124055955 0421—4822801 Steven918chen @163.com 申 报 人 服务届别 及 类 别 2010届 扶贫管理 类 其 他 (若是通过组建联合调研小组共同完成,则须注明小组名称及其他成员等信息) 报 告 概 要 (500字 以内) 保护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去年,国务院、辽宁省政府相继提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实施意见》。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掌握当前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本文对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并形成本报告。 首先,本文对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现状、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资金短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程度低、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匮乏、文化创新滞后、母语丢失严重;最后针对不同问题提住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县(区) 项 目 办 推荐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市项目办 推荐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备 注 注:此表及报告全文电子版请于2011年2月15日前发至省项目办邮箱;盖章原件仅需一份,须于
2月20日前邮寄至省项目办,逾期不予办理。
- 2 -
关于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
调研报告
朝阳市喀左县2010届扶贫管理类志愿者 陈博文
保护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喀左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辽宁省《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当前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我们通过座谈、走访、征求意见等形式,对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并形成本报告。
一、基本情况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喀左县,是全国7个蒙古族自治县之一。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大凌河上游的丘陵地区,总面积2238平方公里。全县共有22个乡镇场、2个工业园区。其中,民族聚居乡镇1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41个;现有汉、蒙古、回、满、朝鲜、锡伯、藏、彝、土家、土、壮、鄂伦春、达斡尔、苗、侗、傈僳、黎、布依、京族等19个民族,总人口42640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9075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3% 。
二、喀左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情况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和重要源泉。多年来,喀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在加快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做到了既尊重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又促进文化发展,使民族文化工作在继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3 -
1、少数民族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备。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喀左县相继建设文化馆(国家级三级馆)1个,图书馆1个,人民会堂1个,博物馆1个,文管所1个;人民广场、天成广场、新华广场相继投入使用;新建乡镇文化站22个,图书室藏书均达到2000册。全县190个行政村都具备了1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活动场所,均设有40平方米以上的图书室,每村藏有图书1000册以上(其中科技书籍占20%-30%),并设有电脑、电视机、VCD等设施。目前,喀左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各乡镇的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以县文化馆为龙头、文化站为中心、示范村为枢纽、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数字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技设施的应用和普及,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喀左县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厚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风俗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工艺、技艺以及各类民间文化。如喀左《图琳固英族谱》被誉为世界民族文化的瑰宝,朝鲜族民间歌舞和服饰、锡伯族民间故事和舞蹈、满族剪纸、民间刺绣、紫砂工艺和陈醋工艺,都是地域色彩极浓的民族文化遗产项目。
喀左县于1980年开始采录民间故事,保护和传承了具有口述史的东蒙民间文化。相继编印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准喀喇沁资料本》1—5卷;2005年喀左县申报的《东蒙民间故事》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蒙古族叙事长诗除《江格尔》、《格萨尔王传》以外的蒙古族民间故事唯一入选项目。
喀左县南哨镇白音爱里村已建成东蒙民间故事基地,对重点传承人和养育故事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2009年4月17日,白音爱里村被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基地”。
3、加强民族艺术队伍建设和民族艺术人才培养,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多年来,喀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工团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政策倾斜,目前民族文工团专业民族艺术人才达到40人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