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高考新材料作文题型写作应对策略(精校完美打印版)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高考新材料作文题型写作应对策略(精校完美打印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24:22

高考新材料作文题型写作应对策略

高考新材料作文题型写作应对策略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林承雄

(该文已发表于《福建教育》(中学版)2010年第1期)

2009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作文试题采用材料作文题型的共9道,其余是命题(标题)作文6道,半命题作文2道,话题作文1道。统观这9道材料作文试题,其中属新材料作文题型的居然有8套之多,这种新潮值得大家关注!新材料作文题型是在材料作文题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材料(内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头;但在表现形式上看,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限定话题,允许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读,从中提炼出不同方向的话题,进而确立其文章主旨。 与标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题型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角度,让考生有更大的空间做到自主立意,更能突出对考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题型立意通常要求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从中心角度立意与从非中心角度立意一视同仁,都视为符合题意;而传统的材料作文题型则要求考生必须从材料的具体事实出发,强调从材料的中心内涵角度立意。因而,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比传统的材料作文相对要宽松、灵活一些。

新材料作文题型既有规定的限制性,如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又有灵活的自由度,如允许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等。由于它较好地融合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因此近年大受高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近三年来,福建省高考作文试题分别采用了标题作文(07年的“季节”),新材料作文(08年的“果汁、咖啡、矿泉水”)、半命题作文(09年的“这也是一种 ”)题型,前后相邻年份绝不重复;那么,2010年将可能采用何种题型呢?我以为既有的这些相对稳定、成熟的题型当是首选的对象,高三备考复习时,固然对上述作文题型都要兼顾,但也要有所侧重。相比之下,由于材料蕴含的多义性的特点,新材料作文题型更能有效规避猜题和套作,更能真实地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它应该是2010年高考语文写作复习强化训练的一个重点。本文试从审题、立意、拟题、写作应规避的误区等方面,阐述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应对的策略。 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指对所供材料的本身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材料之后附加的引导语的领会,和对相关写作要求的理解。

审读材料时,应依据材料的不同类型特点,采取相应的审读策略。新材料作文题型的材料组织与表述,类型各异。从材料内容的繁简看,有单一材料,有多则材料;从材料主旨的表达看,有含蓄类材料(如寓言材料类),有直观性材料(如新闻材料类,价值倾向直接在材料中呈现),有话题性材料(材料直接引出多路向的话题,不另加故事等);从材料引导语(或称提示语,是对材料中多向意旨的点拨)的呈现形式看,有的是将引导语直接明示在材料之后,如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在叙述了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发明汽车“安全玻璃”的事迹之后,接着说:“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有的则是包含在材料述的事件或场景中,如08年福建卷的新材料作文题,三个人的不同口味喜好选择各异的饮料,这一事件中“味”就包含了特定的哲理寓意。

单一材料,要着眼于对材料主旨内涵的提取;多则材料,则应注意存异求同,理清相互关系。含蓄类材料,要从喻旨或寓意入手;直观性材料,则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话题性材料,

则应辨明话题的不同拓展方向,如2009年广东卷的文字材料——“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出新??”——直接给出了对常识这一话题的多向理解。直接明示引导语的材料,要梳理其分析问题的立场;包含性引导语的材料,则应领悟其各自的隐喻意义。 审读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整体性原则。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立足全局,全面理解。单一型材料,要注意材料内部各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组合型材料,要判断其具体组合关系类型,区别其间的并列、对比、因果、主次等关系,然后再决定是求同还是求异。如2009年全国卷作文题所给的三则材料,从过程和结果来看基本相同,属于同质性材料,所以考生要做的是求同,即发现三者的共同因素,寻找恰当的角度,进行正确的立意。道尔顿、安藤百福和乔利最后都获得了成功,而且这种成功是一种创造、创新。他们的成功有相同之处,即他们不仅善于从困难、危机、细节中发现问题,而且善于思考探究,并着手解决。由此可见,“遇到困难、陷于困境——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创造,勇于创新”即为三则材料的中心题意。通过对材料的细读比照,我们可发现如下一些具体的共性点:(1)三人都是“偶然”发现了机遇。(2)他们发现问题后均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3)他们的努力最终都成就了改变我们生活的新发明、新创造。(4)他们都善于从困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5)他们都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都善于观察生活、思考探究。这些都是立意可选的角度。相反,如果仅仅拘泥于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而贸然立意,则极易导致偏题、跑题。如:由“道尔顿给妈妈买袜子”,谈亲情、孝道;见到“安藤百福破产”的字样,就探讨起当今“失业和就业”的热门话题;从“乔利油浸衣服、白干一年来赔偿”联想到社会待遇不公、奖惩制度等问题。上述这些立意就犯了“一叶障目,不识泰山”的以偏概全的毛病了。 2.

发散性原则。材料所蕴含的哲理启示往往并非唯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考生应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从不同方向去剖析、阐释,得出不同的结论。如2009年全国卷的新材料作文题,根据“赵钱孙李周吴看诚、善”的言行表现,顺着“我们都得做点什么”这一主线,至少可从如下角度去立意:一是从赏诚倡善的角度。可以抒情写意,如倡导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均能践行守信、善良诚实等;可以理性思考,如阐述守诚行善,不仅可以助人,而且可以悦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等。二从是反思、质疑的角度。可以理性思辨,如怎样才能让诚信、善良的美德不致蒙尘;行善守诚有没有原则和方法,小赵的举动是否有意义等。审读材料,固然可见仁见智,但也要注意发散思维不是没有边界的,切忌偏执一词,片面夸大。如上述这道作文试题,有的考生因题目所列材料,就说我们这个社会“诚信”尽失了,声称只有学会“欺诈”才能生存。显然,这样的看法是极为偏激的,是考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表现。

3.筛选性原则。因为材料具有多向挖掘内涵和提炼观点的特性,但受制于考场作文篇幅和文章中心主旨应集中、一贯的原则,因此在构思立意时写要对所得到的观点进行筛选。筛选的原则是:(1)服从材料的整体性逻辑,扣紧材料的关键含意;(2)贴近自我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淀,使自己有话可说;(3)追求剖析阐释的创新视角,力求观点具有新颖性。筛选的过程,其实是思维聚焦的过程,即在对由材料引发的诸多感悟中择取恰切的、感悟深刻的某一点来构思成文。

审读材料,应掌握解读材料的思维技巧。

对寓托性材料,要运用相似联想,由此及彼,沿波讨源,挖掘故事、场景或意象等的象征义、隐喻意。如2009年江西卷的新材料作文题(“弯道超越”),审读时,可先对材料作层次的切分,以便提取主旨。该材料的第一层次,以赛车运动中的弯道现象为审题的原点,紧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考新材料作文题型写作应对策略 高考新材料作文题型写作应对策略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林承雄 (该文已发表于《福建教育》(中学版)2010年第1期) 2009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作文试题采用材料作文题型的共9道,其余是命题(标题)作文6道,半命题作文2道,话题作文1道。统观这9道材料作文试题,其中属新材料作文题型的居然有8套之多,这种新潮值得大家关注!新材料作文题型是在材料作文题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材料(内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头;但在表现形式上看,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限定话题,允许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读,从中提炼出不同方向的话题,进而确立其文章主旨。 与标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题型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角度,让考生有更大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