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版)中学数学的目标单元教学设计-精选教育文档
一个典型。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实际上用到了这章的许多重点、难点知识,然而,考虑到学生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基础,学生是可以面对这样的问题的。 在章节内以问题解决为线索开展教学,带来的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教给学生的是知识结构而不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这样,知识的学习过程就会具有迁移性,而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思考、提出与解决,则进一步要求跨越章、跨越年级的知识整合。 三、跨越章的整合
以“包装盒的设计”一课为例,从具体知识的角度看,主要是“正方体的展开图”,而一般的教学也都是以“正方体的展开图”作为课题名称,教学的过程则是为学生提供正方体盒子,请学生剪开、展平,得到各种形状的展开图,再通过几何画板进行演示、补充,得到所有的展开图,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然后进行辨析练习。其中,用于教学的正方体盒子,经常是教师提前根据图纸糊出来的。
我们则采用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请学生设计图纸,使之能够折成一个正方体。这样的设计思路,背后是我们如下几点考虑。 第一,揭示知识的实用价值。知识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现实问题。在现实中,正方体的展开图并非用于剪开正方体盒子并将其展平,而是为了得到正方体的包装盒的设计图纸,因此,本节课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精美包装盒,提出“这个包装盒是怎样得到的”这一问题,经分析学生认识到其中的关键是
图纸,接下来明确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原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设计一个可以折成正方体的图纸。
第二,展开初中几何核心问题与概念的全景图。一个班40名学生至少能设计出40张图纸,但这些设计图有很多是相同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是相同的?这就涉及几何中的全等、相似概念,而判断全等、相似的方法,则涉及旋转、轴对称、平移等概念,所以,通过“我们到底设计出了多少个方案”的问题的探讨,学生思维深处的这些概念被激活,关于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的全景图也在教师的引导下被打开。
第三,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40名学生未必能够产生全部的正方体的展开图,而在将重复的方案拿出后,对余下的方案进行认识的最基本的步骤就是分类。通过分类,这些方案变得有了一定的关系、秩序和规律,新的问题也自然涌现:是否我们找全了所有的设计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分类后的方案系统思考每种类型是否还有其他可能。从简到繁,逐步走向完善。期间,又必须借助分析推理、空间想象、实验操作等方法。
这样,“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一并非很重要的具?w知识就成为了让学生整体认识几何研究的对象、问题、方法的载体,在初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其他诸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对象的学习中,这些问题与方法将被反复应用。学生在积累越来越多的几何具体知识的同时,也会不断深化对“几何到底研究什么
问题、应用什么研究方法”的认识与理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