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10《大还是小》教案设计
教师在指导书写中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二: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着课前提出的问题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寻找答案。 2.看插图,引导学生自由交流:你弄懂了哪些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和自己系鞋带的时候。)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够不到按钮和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 3.男女生对读。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成功的价值体验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
五、再次质疑,布置作业
1.小结:“我”为什么一会儿觉得自己很大?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很小?“我”到底是大还是小?这几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这几个问题。
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这几句话。
2.布置作业:回家之后再仔细朗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应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时候 觉得 自己 很快 穿衣服 (1)指名认读词语,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开火车读词语,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字音。 (3)小组比赛读词语,看看哪组读得最准确。 2.朗读全文,边读边完成学习提示。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____”画出来。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 ”画出来。 (板书:觉得自己很大 觉得自己很小)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反复再现中复习并准确掌握已学的生字。分别用“____”“ ”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精读感悟,解决疑惑
1.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问题一:“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
(1)学生交流:“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板书:自己穿衣服 自己系鞋带)
(2)学生讨论:“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3)拓展交流:你有过觉得自己很“大”的时候吗?
(4)指导朗读:当你觉得自己很大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
种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5)男女生赛读。
问题二:“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1)学生交流:“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板书:够不到按钮 怕雷声)
(2)学生讨论:“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有很多事情做不到,胆子小。)
(3)拓展交流:你有过觉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吗?
2.过渡:我们弄懂了上节课提出的几个问题,大家都是会提问、会思考的好学生。不过,我们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还留下了两个问题,是什么呢?
3.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
问题三:“我”什么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问题四:“我”什么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4.讨论交流: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什么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你什么时候又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5.集体交流:“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有时候……有时候……”是表示事物的两个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哟! 预设:希望永远在爸爸妈妈身边,所以不要长大。但希望能帮爸爸妈妈分担重担,所以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板书: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6.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小作者希望自己“大”和“小”时的不同心情。
要指导学生读出内心成长的矛盾和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文意。
三、观察模仿,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衣”。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生字,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2)交流: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记住这个生字?
预设:“衣”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记忆,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2.学生认真观察“衣”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和同桌相互交流。
3.教师示范书写,并指导书写要点:
整个字的重心落在田字格的正中,撇、捺舒展,呈三角形;强调笔顺,最后一笔是长捺。
4.学生观察,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字形,了解汉字正确的书写笔顺,感受汉字的间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