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10《大还是小》教案设计
10 大还是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很大”和“有时候很小”的比较,使学生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歌曲《快快长大》的视频。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引导学生大声地读,并提问:你知道它的反义词吗? 2.出示字卡“小”,请学生小声地读这个字。
3.教师讲解: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大,下课在走廊里说话的声音要小。“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
4.自由交流:请你也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时候用“大”,什么时候用“小”?
5.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为什么呢?
6.导入:有一位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题)
7.读题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8.教师梳理学生的提问,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什么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什么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清字音。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课件出示词语)
shí hou jué de zì jǐ hěn kuài chuān yī fu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快 穿 衣 服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课件出示生字)
①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说说你记住它的办法。 ③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加一加:日+寸=时。
比一比:自—白、己—已、得—很。
认识偏旁:“彳”,双人旁。比较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不同:亻—彳。
换一换:快—块。 “忄”的笔顺是:。
认识偏旁:“忄”,它是“心”字的变形,叫竖心旁。 猜一猜:洞穴里长颗牙。(穿)
数一数:衣的笔顺为点、横、撇、竖提、撇、捺。 3.教师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4.学生齐声朗读所有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集体交流的形式集中识字。巩固了“比一比”“换一换”“猜一猜”“数一数”等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记生字的经验,提高了学生识字教学的效果。
三、指导写字,正确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和“己”。
2.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再集体交流。
3.教师示范书写并讲解书写规则,学生一边观察一边随着老师书空。 自:独体字。书写时要横平竖直,中间几横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己:独体字。整个字上窄下宽,竖弯钩要圆转,注意竖弯钩起笔不要出头。 4.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5.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指导至关重要。本环节在写字指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发现独体字的书写规律。“自”和“己”都是独体字,“己”笔画较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