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词三首
第四课词三首(一) 【自学指导】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苒苒()颥()望恁()
虞()美人雕栏玉砌()眇邈() 阑()干迢()乍()暖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残照当楼() (2)是处红衰翠减() (3)何事苦淹留()
(4)争知我、倚阑干处() (5)小楼昨夜又春风() (6)凄凄惨惨戚戚() (7)如今有谁堪摘()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文学常识填空
(1)词,是诗歌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 “曲”“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又分成(58字以内)、(59至90字)和(9l字以上)三大类。
(2)宋代词风可分为派和派。前者主要代表有、、、周邦彦、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后者主要代表有、。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3)在词的发展史上,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词的人,而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体叫体。
4.名句填空
(1)是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 (2)问君能有几多愁?。 (3),又岂在朝朝暮暮。
(4),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合作探究】
(1)《八声甘州》的上阕没有直抒思乡之情,而是做了大量景物描写。作者所选的描写物象和所用的描写词语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对作者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选取的物象有“暮雨”“江天”“清秋”“霜风?‘关河”“残照”“长江”等,使用的描写词语有“潇潇”“凄紧”“冷落”“衰?‘减”“无语”等。这些物象的特点有二:一是大范围、大尺度,广阔辽远,切合“登高临远”所见所感。二是这些物象和用以描写它们的词语带有寒凉(潇潇暮雨、霜风凄紧)、肃杀(清秋、残照、红衰翠减)、空寂(冷落、无语)的色彩,制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这种景象和氛围与作者悲凉的心境相吻合,不但可以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也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
(2)词的下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试描述抒情主人公“我”与“佳人”的心理活动。 [提示]抓住“不忍”“望”“归”“思?‘叹”“苦”“想”“愁”等词语分析。
举例: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表现了登临所见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这里有两个形象:
“我”的望归: 提示:感叹自己的漂泊,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且远隔的千里相望,以悬想佳人之思“我”,可见两地同心,感情缠绵悱恻,为情所苦。更见归思之切,直抒乡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 “佳人”的望归:
提示:她不但“妆楼颐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己丈夫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思妇几次把别人的船只误认为是丈夫的,几至神魂错乱、入痴入迷。 (3)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思考: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
[答案]秋风,淡酒,征雁,黄花,梧桐,细雨。风寒心冷,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征雁、黄花又引发诗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二者都是愁思的象征)渲染,这份愁思已浓得化不开。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能带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和艺术享受。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银汉迢迢暗渡
C.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D.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下列句子中断旬有误的一项是()。
A.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B.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拟人C.借代D.象征
4.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风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
5.阅读柳永的《雨霖铃》,回答下列问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对这首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三旬写别时之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 B.“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意思是说伤离惜别,自古都这样,更何况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2)对这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一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空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回答下列问题。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1)在末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词眼是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点出的时间是
(3)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 景物的描写目的是 。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儿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在前六句中,哪个字最能充分地表达出这首词的主旨?
【课外练习】
1、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每小题4分)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点缀拾掇啜泣日夜不辍 B.弹劾残骸隔阂言简意赅 C.庇护毗邻纰漏蓬荜生辉 D.雪霁脐带跻身济济一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幅员宣泄断壁残垣轻歌曼舞 B.竣工媒介心浮气燥安分守己 C.诠释婉惜变本加厉贻笑大方 D.启封赝品义愤填膺安排就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春节假期结束,人才市场又活跃起来了,不少公司纷纷引进高科技人才,越大的公司越注意优秀高科技人才。
(2)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BHPBilliton了一项高达9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巩固了澳大利亚作为中国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地位。
(3)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这对生态环境的将非常严重。
A.搜罗签署损害B.收罗签署危害 c.搜罗签订危害D.收罗签订损害
4.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珠海市IT产业招商会角色分配不同以往,市长跑龙套,专家当主角,按国际化运作,卓有成效。 B.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奋力反击,终于夺回了久违的世界冠军。 C.只要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会及时主动地向老师请教,总要弄个水落石出才会满意。, D.日本宣布钓鱼岛灯塔“国有化”一事表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又沉渣泛起,兴风作浪,这将严重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足球队虽然在小组赛中以7比O战胜了中国香港队,但德国世界杯赛仍将中国队拒之门外。 B.美日近来发表涉及台湾问题的共同声明的原因,其目的是因为他们仍然想利用台湾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C.欧盟的高级代表15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必要对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一事立即改变欧盟与叙利亚的关系。
D.历次的地震海啸灾难结果显示,地震海啸造成损失的程度因地震强度的大小、海啸预警时间的长短、居民海啸知识的多少而不同。 二、阅读理解(28分)
6.(5分)(2007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