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 图文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十六年前的回忆 2 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为人民服务 2 法;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服金色的鱼钩 1 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品质。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口语交际 1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选择恰当的素材表达你的心愿,再根据心愿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习作 2 2.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1.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表达方法及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语文园地 2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并积累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 2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积累成语,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2.课件出示成语填空题。 课件出示: 你会填吗? 一( )当先 千军万( )
( )到成功 万( )奔腾
老( )识途 快( )加鞭
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
4.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板书课题:马诗)
【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的成语,用成语填空的形式导入,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读好节奏
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 课件出示: yànshān燕 山
sì似
jīnluònǎo金 络 脑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