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课题-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 图文
研究方案
1.目的意义与国内外进展情况: 1.1 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的三大主诉之一 围绝经期从停经前的两年开始,至停经后1 年结束,囊括了女性停经期前后的生理改变。停经是卵巢功能衰退的结果[1],最初多表现为月经来潮不规律[2],之后便伴随有潮热、抑郁、睡眠障碍和性问题[3]。睡眠作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停经变化过程中也逐渐改变[4-7],绝经前女性有睡眠问题的比例约为16-42%,围绝经期间约为39-47%,绝经后约为35-60%[8],国内一项针对江苏省20275 名40-65 岁女性的调查研究显示,失眠为围绝经期女性三大主诉之一,约占51.02%[9]。2005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大会上,围绝经期症状专家小组报告指出睡眠紊乱是绝经期过渡中的一个主要症状。而长期低质量的睡眠将围绝经期女性臵于多种疾病的险境中, 如抑郁、心血管疾病、肥胖等。 1.2 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一种过度觉醒。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因素多样,且相互关联,基本上包括生理改变、躯体疾病影响、心理因素影响、生活方式因素、药物等。由于卵巢内有限的卵巢滤泡的废弃引起绝经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减少是围绝经期的主要变化[5]。随着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雌激素对睡眠觉醒的调控功能下降,导致了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发生[10]。 1.3 针灸在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治疗方面优势明显 围绝经期失眠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口服雌激素、非苯二氮卓类等镇静安眠药、睡眠卫生学和行为认知学治疗。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的降低导致其体温、睡眠、情绪等的改变[6],现在多以激素替代疗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随着性激素的运用,其弊端日益显现。从短期治疗来看,乳房触痛和子宫出血是最主要的副作用[14],其他还包括呕吐、头痛、体重改变、眩晕、中风等多种不良反应[14-16]。妇女健康倡导(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指出激素治疗只能短期应用,因为长时间的应用增加了乳腺癌、冠心病的危险,并增加卵巢癌及凝血的风险。此外,镇静安眠药短期治疗有效,但是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不容忽视。 针灸在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治疗方面优势明显。罗国纲在《罗氏会约医镜论不寐》说“是以少年肾足,则易睡而长,老年阴衰,则难睡而短”。因此,也有医家指出,“肾为更年期失眠之本”。中医治疗上以滋补肝肾为主,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现代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显著[17-20],其通过辨证取穴、审因论治,在改善主观睡眠检测指标占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围绝经期失眠并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因此临床中多以失眠的治疗作为参考,然而围绝经失眠患者多以阴虚、肝郁为主要表现,与失眠的证素有一定区别,治疗方案也需相应调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属阳;募穴是脏腑之气血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属阴。“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阴病行阳,阳病行阴”,前后取穴也应证“阴病行阳、阳病行阴”之法。俞募配穴法在临床中也广泛运用,且疗效显著,从中医角度,针对失眠“阳不入阴”的病机特点,俞募配穴法独特的穴位配伍,一阴一阳,更有利于其发挥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的协同效应。从西医角度,神经节段和脊神经汇聚是俞募配穴的
0
重要形态基础,已证实各脏腑俞募穴与所属内脏传入神经同属一个神经细胞[21],而调节和整合脑内神经信息,实现高级中枢调控,是俞募配穴的重要科学内涵[22]。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 本课题组根据ICSD-3的失眠诊断标准及围绝经期诊断标准,结合围绝经期的病机特点和临床表现,以围绝经期失眠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进行治疗,通过对外周血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皮质醇(CORT)的监测,以探求针刺对内源性雌激素的部分调节机制,以期为今后针刺在临床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1
2.主要研究内容、临床或实验设计、主要技术路线、预期结果: 2.1 主要研究内容 2.1.1 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主客观睡眠评估指标,以证实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2.1.2探究针刺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外周血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皮质醇(CORT)的变化,以解释针刺对睡眠的部分内源性调节机制。 2.2 临床设计 2.3 流程图 2
2.3 研究方法 2.3.1. 病例来源: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失眠专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 2.3.2 诊断标准 A 根据美国睡眠障碍联合会(ASDA)制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3)中有关失眠的诊断标准,制定失眠诊断标准如下: a)入睡困难,或睡眠潜伏期延长,或易醒、早醒; b)白天困倦影响工作、生活,或记忆力、注意力等减退; c)上诉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每周不少于3次; d)排除其他睡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状; 符合上述4项即可确诊。 B 根据生殖衰老工作组制定的围绝经期分期(STRAW分期系统)[23]标准,制定围绝经期失眠诊断标准如下: a) 年龄在45~55周岁的女性; b) 月经紊乱多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及月经量增加,或已月经停闭一年; c) 实验室检查-血清FSH、LH、E2值测定:FSH>25U/L,E2≤50 pg/mL。 2.3.3 纳入标准 1)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3)中失眠的诊断标准; 2)符合围绝经期的判断标准; 3)PSQI>5分; 4)从未接受过针灸治疗。 2.3.4 排除标准 1)研究过程中服用与治疗失眠有关的中药、西药、保健品等; 2)2月内服用激素或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 3)诊断有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或有药物成瘾的; 4)睡眠多导图(PSG)报告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0或者周期性肢体运动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