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广东省河源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沐浴(mù) 熬过(áo) 菡萏(dàn) ...B.姊妹(zǐ) 匿笑(nì) 嫩芽( nèn) ...C.霎时(shà) 分歧(qí) 攲斜(qī) ...D.拆散(chāi) 粼粼 (lǐn) 沉寂(jì)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车轮 ,时代潮流 。历史只会眷顾 、 、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A.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坚定者 奋进者 B.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奋进者 坚定者 C.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坚定者 奋进者 D.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奋进者 坚定者
3.文章写于1925年,当时的现代文学家们的现代汉语的使用还是不很规范的,好多语句与现在的用法有很大差异。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这里的“却”,不表转折,而是表示并列,西方语言中的这个词,包含的关系很多,作者在这里使用这个连词时,错用了古代汉语的“却”。应该使用“还”。)
B.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飞过时”中的“时”,多余。在西方语言中,这种重复是正常的。但在汉语中,前面有了“有时”,就已经表示是处在“有时”后面的动作发生的时候,就不再用“时”了。改为“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它也会扑过去捉。”) C.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至少”说得绝对,后来的现代汉语说“可能”、说“恐怕”(表揣测)并去掉“也”。)
D.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挣扎”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出现较晚,但都表示双方活动中的某一方的动作,而不表示“他与他”共同都在“挣扎”。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古代汉语的意思。) 4.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动机 麻木不人 冷冷清清 B.殖民 满腔热沉 毫不利己 C.佩服 见异思迁 精益求精 D.及端 自私自利 一事当先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B.赏赐(cì) 御聘(pìn) 爵士(jué) ...C.愚蠢(chǔn) 妥当(tuǒ) 更衣(gēng) ...D.炫耀(xuàn) 勋章(xūn) 称职(chèng)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 ,潭影空人心。 ②万籁此俱寂, 。 ③ ,乾坤日夜浮。 ④ ,凭轩涕泗流。
⑤油蛉在这里低唱, 。
⑥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⑦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 ,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⑧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⑨晚年手不释卷,毎归私第, ,读之竟日。
⑩三十年以来,在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的?
2)诗中哪几句诗是写现实的?哪几句诗是写想象的? 3)诗中哪几句诗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四、综合性学习
8.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____)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对
(2)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____) ..A.炫耀 B.展示 C.表现 D.显示
(3)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____) ..A.声音很大 B.非常晴朗 C.亮光很强 D.宏大明亮
(4)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____) ..A.透明清亮 B.灵活而不可捉摸 C.十分灵巧 D.空旷灵巧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同“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善于、擅长)用矛 .C.适值(轮到)偷在市饮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B.一举而毙(杀死) .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日 .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的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苦学
任末①年十四时,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东汉蜀郡人。②芨(jí):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笈从师(负:背) .B.或依林木之下(或:有时) .
C.门徒悦其勤学(悦:为……感到高兴) .D.虽死犹存(虽:虽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2)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想?请简要回答。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鄱阳湖的鸟
①日出喷薄,水染耀金,万只竞游的白天鹅在鄱阳湖七彩斑斓的镜面上成了美丽的剪影,宛如水上一朵朵袅娜的白莲。它们时而挺脖昂首,神气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时而交颈私语,传递爱的信息;时而互鸣对话,同步旋转水上芭蕾。草地上的天鹅像白雪公主那么美丽,双腿一蹬,跃出一个优美的弧度,身躯展现天鹅完美的曲线。此起彼伏的叫唤声,犹如抖动的丝绸飘逸着轻柔的交响曲,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仙鹤是芭蕾舞艺术之神。绰绰身姿,婷婷仙骨,纤纤细腿,在水上表演贴水飞翔舞,时而衔水信步,时而展翼齐霞。当我醉心于它们共舞时,数百只灰鹤一字排开,群起而飞,在没有指挥的前提下,能做到动作整齐划一,排成V形。还有数百只白鹤高鸣而飞,发出的声音如清耳悦心的笙箫,遏于云霞。 ③大雁好像是经过特种训练,也许它们具备了天才的禀赋,先是小队形排成人字,再排成一字,再排成W字,再排成V字形,非常和谐统一。还有那成千上万只大雁突然从对岸的草丛中钻出来,领头雁会带领它们一面飞一面仰颈高鸣。霎时,天上、水中全是密匝匝一片。
④原来人间的舞蹈大都来源于鸟类的动作模仿。人与鸟如此互通灵性。人与鸟融于鄱阳湖空灵妙境的舞..
台,共同找到了舞的魂魄。跳《天鹅湖》的世界顶级舞蹈演员雅娜库洛娃,为了跳好《天鹅湖》,每天坚持模仿天鹅的每一个动作;杨丽萍每天坚持在树林里观察孔雀的每一个微妙的动作,一练就是10年;甄嬛跳《惊鸿舞》是模仿秋雁苦练多年,赵飞燕能跳出《飞燕舞》也是与燕子一起苦练10年。她们都是通过细腻观察鸟的习性和动作去探讨领悟,执着地追求,苦练本领,创作出优美的舞蹈,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的,可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生的舞台亦如都阳湖给予万灵展示才能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中的志向有多远,就能“天高任鸟”飞多远。
④
⑤
⑤天人合一,人与鸟共同沐浴在大自然中成为一家,陶醉在鄱阳湖天然的优美旋律中。当灵性的鸟轻柔地抚慰着我们的心灵时,我们就不会那么追名逐利,贪图虚名。我们的思想就不会在物欲横流中陷于浮躁。对自然的护卫,就是对大自然的爱,就是对宇宙的大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文章以“鄱阳湖的鸟”为题有什么妙处?
2)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人间的舞蹈大都来源于鸟类的动作模仿,加点的“大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4)阅读本文,说说你的阅读体会。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陈柏清
①我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目送。那年我六岁,一个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的灰白头发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的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目送,我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中,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又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才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
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离开。这一次目送父亲,却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思维与智慧》)
1)本文按______顺序,以______为线索行文。 2)下面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笑着离开的母亲,“我”内心有几分喜悦。 B.十七岁时的夏末秋初的清晨,父亲在小站目送“我”离家到省城求学,“我”虽热切盼望离开,但又略带伤感。
C.六年后的早春二月,天蒙蒙亮时,父亲在简陋的门楼下目送“我”远嫁他乡,“我”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