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企业综述论文

社会企业综述论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7:24:31

社会企业综述

2010/12/8

摘要:对社会企业出现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其特点和影响作出总结,并对其中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影响作出评述。

社会企业出现的背景

(一)政治因素

“社会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政治因素有关:

首先,回顾一下美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情况,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从卡特政府到里根政府,联邦政府一直被财政赤字困扰,在这一背景下,非营利组织因而转向另一个替代方案——市场。在此期间,商业收入不仅成为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成为推动非营利组织收入增长的引擎;另一方面,私人企业在此时期也大量投入于社会福利领域,以本身市场机制的竞争优势,争取更多的政府补助方案。

其次,19世纪70年代,欧洲一些福利国家也开始出现了经济衰退,继而引发了财政上的危机。在这一时期,欧洲福利国家为了维持其原有的福利水平,必须保证政府在公共支出上水平,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的话,政府甚至需要提高其公共支出的水平。这种情况对传统福利国家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这种背景下,欧洲部分国家逐渐采取公共服务外包的形式,以此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但是,这种政府契约外包形式,其利润空间并不高,所以私人企业对这种投资形式的热情并不高。所以,这种新的模式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的危机。直至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非赢利组织开始介入这个领域,它将组织的目标定位为“提供无法由公共部门满足的需求,必须能够从事生产性活动,并且寻求经济支持”,将服务人群定位为“边缘人群及失业者”,实际上这些组织已经具备社会企业的雏形。

(二)经济因素

传统社会中,非赢利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或慈善捐赠,当政府补贴或慈善捐赠的资金不足时,非赢利组织就难以为继了。在过去的30年中,非赢利组织普遍遭受了这种危机:一方面,在一些社会产业中,支出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通货膨胀的速度,而在政府预算和慈善捐赠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这些组织之间便会通过竞争的形式争夺有限的资源。

在这种情况,部分组织开始转移方向,开始运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来解决自身发展上的财务危机。在这个过程中,以市场化为手段,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社会企业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首先,通过市场化的操作,它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发展的成本,甚至会有一些盈余,因此,他们可以摆脱单纯依赖政府补贴或慈善捐赠获得资金的限制。其次,在资金盈余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进入私人资本市场,为其长远的目标进行融资。因此,社会企业的经营方式在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上的优点是非常显著的。

约翰埃尔金顿和雪莉富奈尔在《可持续发展伙伴》一文中提到,非政府组织在试图通过立法改善环境的努力遭到挫败后,试图直接与企业合作以达到目的。很明显,非政府组织意识到了要达成任何长期解决方案,企业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非政府组织还面临着寻找新的资金来源的难题。一些非政府机构向私营部门寻求资金,但又不想受

制于这些企业。因此,非政府组织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是吸引私营部门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而不是仅仅募集资金,允许企业随时撤出项目。

同时,社会对企业责任的重视使一些企业主动寻求非政府组织作为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有关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案。大众通常更加信任非政府组织,特别是在有关环境或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因此,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企业拥有更加良好的公众形象。1997年,日本对外交流中心启动了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计划。随着亚太地区民间社会团体及企业公益活动的兴起,非政府组织与企业渐渐走向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捐赠与接受关系。

(三)发展理念的变化

面对未来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都开始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学者都有过精彩的论述:

Jed Emerson 提出“融合的价值理念”。其核心的观点是:所有的投资行为都同时发生在社会、经济和环境领域,三者之间并非交替换位关系,而是共同追求一个价值取向——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融合。这三者不能当作截然不同的目标而予以分离,而是一种一致的追求。所有的商业组织在其内部必须确立“社会价值创造”的取向,所有的非赢利必须实现一定水平的价值创造功能。因此,在这样一个资本市场中创造的价值可以说是一种混合的价值——融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于一体。

另外,部分社会企业研究者提出了“双重底线”的概念或者“双重价值创造”。这种理念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企业应该是一种混合性的组织,它同时兼具“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同时它由两种力量所驱动,其一,社会变革本身是受益于“创新理念”、“企业家精神”、“企业式解决方案”;其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样化的筹资模式,通常包括“可获得性收入”。

评述:在查找的资料中并未出现中国的背景资料,但是从政治、经济、发展理念这三面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也有发展社会企业的背景:随着经济增长、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加入世贸组织等一系列变化,各方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一方面中国慈善组织并未成形,社会组织发展在初级阶段很难靠自己在短时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在某些领域很难全面的满足民众的需要,这就需要一个能以公共利益为重同时也有企业支持的中间桥梁也就是社会企业的出现,而中国恰好也正在经历一个价值观念转变的阶段:GDP不在作为主要的政绩指标,更多的看重协调发展。由此可见,社会企业在未来的中国也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

社会企业的界定

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最早源于法国经济学家蒂埃里·让泰提出的社会经济概念,他认为,社会经济不是“以人们衡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即工资、收益等来衡量的。它

的产出是把社会效果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的”。随后,国外众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社会企业的理解,其中欧洲和美国学者对社会企业的界定有着很大的区 别。下面我们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一下社会企业的概念。 1. 欧洲社会企业的界定

在欧洲,社会企业一词主要系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9 年发展出的新概念,认为社会企业是指任何可以产生公共利益的私人活动,具有企业精神策略,以达成特定经济或社会目标,而非以利润极大化为主要追求,且有助于解决社会排斥及失业问题的组织。并在2003 年出版的《变革经济中的非营利部门》一书中, 对于社会企业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指出社会企业乃是介于公私部门间的组织,其主要形态为利用交易活动以达成目标及财政自主的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除采取私营部门的企业技巧外,亦具有非营利组织强烈社会使命的特质,社会企业的主要型态包含员工拥有的企业、储蓄互助会、合作社、社会合作社、社会公司、中型劳工市场组织、小区企业,及慈善的贸易部门,其主要活动包含两个领域:训练及整合劳动市场排除的员工,传送个人及福利服务。

而欧洲委员会认为社会企业是合作社与非营利组织的交叉组织,其中合作社包含劳动者合作社及使用者合作社,非营利组织包含生产型非营利组织及倡议型非营利组,而社会企业偏向劳动者合作社与生产型非营利组织的混合体。同时,欧洲委员会下的社会企业网络,也设定有关“社会企业”的社会指标,它们是:由一群公民首创;以资本所有权为基础;牵涉到受活动影响的人们的参与;有限的利润分配;以及施惠于社区的清楚目标。这些指标实际上对社会企业的特征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安东尼奥·托马斯指出,社会企业乃是第三部门的要素之一,它是社会经济的另一种形式。社会企业发展出一种全新精神的企业形态,而社会企业的起源代表从传统福利系统转变为混合系统的过程。

卡罗·波兹卡和桑特瑞认为,社会企业则是兼具社团与合作社两种法律地位,且经常超越法律的允许,从事组织活动,部分国家给予社会企业正式法律地位的认可,其未来应吸纳更多的商业盈余及企业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OECD 提出的社会企业的定义和经济面,EMES 所构建的“社会企业”的社会指标,还是安东尼奥·托马斯等学者提出的界定维度都呈现出光谱连续体的特征。

2. 美国学术界对社会企业的界定

美国学术界倾向于用“ 社会企业精神”,来代替“社会经济”这一概念。而“社会企业”则被视为一种主要以收入为基础来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

丹尼斯·杨就认为,社会企业是指采取企业的方案及商业活动,它以促进社会进步或对公共财政有所贡献为目标,若再进一步从结构决策的角度分析,社会企业包含两种界定方式,其一为营利的商业组织对于公共财政的贡献,其二为非营利组织透过商业化手段赚取盈收。而依据此两种界定方式,社会企业乃是一个连续体的组织,并可区分成三种组织型态,包含:企业慈善、社会目的组织,及两者之间的混合组织。

狄兹指出,社会企业一词并非单纯为财政目标而存在,而是一种多元混合的综合体,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企业光谱”概念,从主要动机、方法和目标以及主要利害关系人的角度,

搜索更多关于: 社会企业综述论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社会企业综述 2010/12/8 摘要:对社会企业出现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其特点和影响作出总结,并对其中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影响作出评述。 社会企业出现的背景 (一)政治因素 “社会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政治因素有关: 首先,回顾一下美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情况,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从卡特政府到里根政府,联邦政府一直被财政赤字困扰,在这一背景下,非营利组织因而转向另一个替代方案——市场。在此期间,商业收入不仅成为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成为推动非营利组织收入增长的引擎;另一方面,私人企业在此时期也大量投入于社会福利领域,以本身市场机制的竞争优势,争取更多的政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