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设计方案(一))
第四单元
单元设计
本单元学习演讲辞,侧重拓展运用。
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都非常善于演讲。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向来以含蓄内敛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演讲的作用。在中学阶段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从内容上来说,本单元三篇演讲辞各有侧重。《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是蔡元培先生上任之初对青年学子们的谆谆教诲,意在为北大树立新的学风、校风。本文学习的重点是要从整体上感知内容,要明确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意思以及相关的其他重要信息,了解演讲辞的一般特点、结构和写法,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在25万人的盛大集会上发表的著名演讲,他围绕着黑人在美国社会处处受歧视、受压迫的苦难处境,提出自己内心的梦想,表达出广大黑人共同的心声,意在为黑人同胞争取自由与平等的权利。《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篇悼词,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发表的讲话,意在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
三篇演讲辞涉及教育、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题材非常广泛,富有代表性。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思想,提高人生的境界。
从风格上来讲,这三篇演讲辞各具特色。有的心平气和,诚挚恳切;有的慷慨激昂,奔放热烈;有的高屋建瓴,深刻透彻;有的条分缕析,逻辑严密??但无论哪种风格,都与它们各自的内容水乳交融,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体会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多方面了解演讲辞的特点,体会演讲辞优美的文辞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演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讲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讲,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讲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讲的内容即演讲辞受到限制。演讲一般来说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往往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注意听众的身份,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学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文章的主要观点。其次,演讲要以说服听众为目的,往往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讲辞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讲的思路,抓住演讲的中心,理解演讲的思想。因此,教学时还要启发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其说理的深刻透彻及其丝丝入扣的论证力量。演讲还要讲究内容的鼓动性和表达的综合性,演讲者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绪,并运用语言的力量和多种表达方式激起听众的共鸣,使其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演讲辞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哗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讲辞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工夫。所以,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学习其中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看看它们是如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本单元的教学还要注重说写结合,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和口语训练,让学生在实际的朗读和演讲中体会演讲辞的特点和魅力,揣摩其中深刻的思想和斐然的文采,学会在公共场合大
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学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时,可让学生讨论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在班级或个人主页上链接上百度和一些好的教育教学网站,为学生自主发现式学习提供一个资源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潜能。在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方法后,指导学生在讨论社区中建立留言板,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各组可以通过留言板提问质疑。让学生在留言板上仿写排比句并提交到主页,教师浏览后可以指导或肯定,师生交互完成教学重点。 本单元内容比较简单,共安排三课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一课时 《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设计方案(一)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以校长的身份,对学生约法三章,层层深入,说明了演讲的意图,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以至于学校的前途,有针对性,能抓住听众的心理。每段的开头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不旁逸斜出,便于听众把握演讲的要领,并能引发听众的思考。演讲的内容做到了中心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讲得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感召力,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在语言上,没有生僻词语,虽是浅易文言文,但由于多用短句,并不觉得晦涩,相反对于北大学生这样的听众来说,更是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有些口语富有表现力,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严肃中还有体贴,可谓语重心长。 本文学习的重点是要从整体上感知内容,要明确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意思以及相关的重要信息,了解演讲辞的一般特点、结构和写法,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思路方法
此演讲辞虽用浅易文言写就,但对今日之学生仍有文字上的难度,故建议让学生花一点时间结合注解,疏通字句,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这可以在初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在整体感知之后进行。
一篇文章首要的还是对文本的体会和理解。整体感知的内容,就是要明确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意思以及相关的重要信息。师生都应该重视对文本的原初理解,领略文本重大的思想文化意义。
北大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在整体感知之后结合文本加以介绍。
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教育思想和巨大贡献,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可以拓展相关知识。
从文体上说,这是一篇演讲辞,应结合本文,使学生了解演讲辞的一般特点、结构和写法,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演讲辞的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体味文章中蕴涵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引用导入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海内外学人所敬仰;演讲无数,演讲辞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作为一个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在演讲中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他的演讲可谓高屋建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教育、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教育方面的演讲辞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讲辞》《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讲辞》《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讲辞》等。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在于他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和措施。今天我们就到他的演讲辞中去感受一下他作为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怀及坦荡无私的崇高境界。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1)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写作背景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多数友人劝其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并在任职伊始,就指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方向。作者在接任校长的职位之前,就向汤尔和先生,了解了北京大学的情况,所以确定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要求学生学实际知识,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其自由健康地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不到十天的日子里,就聘请积学而热心的陈独秀先生,解聘不称职教师,让学生乃至于社会看到了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作者针对北京社会的“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对学生提出了德育的新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希望学生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修心养性,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拨乱反正的历史使命。对敬爱师友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另一侧面。显然只有这样,才会在北京大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 2.基础积累
(1)字音、字形 肄业(yì) 提携(xié) 弭谤(mǐ) 造诣(yì) 砥砺(dǐ lì) ......矫正(jiǎo) 相勖(xù) 訾詈(zǐ lì) 店肆(sì) 商榷(què) ......(2)词义
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干禄:求功名利禄。 孜孜:勤勉不倦怠。 砥砺:磨炼。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信息筛选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演讲辞。它具有优秀的演讲辞的特点,同时又能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先进的教学思想,请认真阅读,理出本文的思路。
明确: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求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认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而来,而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来。
二、要求青年学子在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背景中,认真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三、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为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榜样。 在演讲的最后,作者告诫青年学子近期为了做学问和改良校风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作为一篇演讲稿,文章思路很清晰。作者先交代昔日交往,以示作者一贯关注北大、关注教育。接下来,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向北大学子提出三项事关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大事。最后又就北大学子近期该做的紧迫事情提出两项要求,在演讲中灌注了满腔的热情。
能力提升
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具体研读课文内容。 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点明本次演讲的目的。作者曾在北京大学更名之际莅临于此,对北大学生多有了解,因此不加客套,直扑正题,点明“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长斯校”的“长”应为名词用作动词,“做校长”。 第二部分(第2—4段),对北大学子提出的三点希望。
第2段要求学生抱定宗旨。宗旨是方向,是目标,凡求学者必须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有坚定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才能打起精神,才能学有所成。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做研究,就要能耐寂寞,就要能忍受清贫,就要能淡泊名利。而此时的北京大学,却弥漫着一种腐败的风气,“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赤裸裸地为名利而来,必心浮气躁,必趾高气扬,必投机钻营,必不择手段。以此种心态求学,必无果而返,是最要不得的。因此,有必要抱定宗旨,坚定方向,方可学业有成,成栋梁之材。作者心之拳拳,言之切切,肺腑之情,涕泪泣血。“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倘能如此,北大幸甚,学子幸甚!后又谆谆告诫,循循善诱,令人动情:“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非但如此,“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苍天有耳,听此亦要堕泪。 第3段要学生“砥砺德行”。作者尖锐地指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学校往往是被污染的最后一块净土,倘若学校已然是道德沦丧,那么社会该到何等地步!百行德为首,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立国之本,大学培育人才,当以培养品德为重,学生修身,当以修德为要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