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灌梁监控量测方案(钟正修改)

悬灌梁监控量测方案(钟正修改)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3:18:57

段梁段是静定结构,合拢过程如不施加额外的压重,成桥后内力状态一般不会偏离设计值很远。确保线形满足设计要求是第一位的。施工中以标高控制为主,确保顺利合拢。主梁截面内力的监控要放到次要位置,主要是通过对控制截面内力(应力应变)监测,保证施工过程中内力(应力应变)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5.2监测量测工艺流程

按设计图进行0#块立模并测量底模标高——埋置0#块轴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在0#块砼浇完后测量各点位的实际值——报 监控量测单位进行计算——获取监控量测单位的数据——挂蓝预压后按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设置挂蓝预压完成后的标高和轴线——在1#块钢筋绑扎完成后预埋控制点位和传感器——在砼浇筑完成后按规定时间进行数据收集——报监控量测单位进行计算——进行下一个循环

5.3监控量测时间规定

1)轴线、标高分以下四个阶段监测 挂蓝固定后(以监控单位立模高程作依据) 浇筑砼前(防止受力杆件松动,精调模板就位)

预应力张拉前(底模高度验证挂蓝受力后的沉落值,检查施工砼体表面高程 偏差)

预应力张拉后(验证理论回升值,查验预应力施加效果)

2)应力、应变、温度监控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与1)一起监测) 浇筑砼前 预应力张拉前 预应力张拉后 3)观测日时间选定

在一天中的观测时间应选在当天的大致平均温度时进行,一般是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

监测点位和传感器指以前施工的节段中已经埋置在砼中的点位和传感器,预

第5页共9页

应力张拉前、后的监测也包含本段已经浇完的砼中预埋的点位和传感器的读数。 5.4几个特殊阶段的监测

1)零号块浇筑阶段

0#块采用支架或托架现浇,一般不会预埋观测元件。如果有特别设计,必须在规定位置预埋观测元件。监控量测工作主要是0#块底面立模标高、0号块浇筑完成后各点的实际标高,将测量结果报监控量测单位,并从监控量测单位获取1#块浇筑时的挂蓝底模标高和轴线控制数据。

2)1#块挂蓝预压后

挂蓝拼装好后按技术交底方案进行预压,并获取挂蓝预压过程中的变形观测数据。

根据监控量测单位提供的挂蓝底模标高固定挂蓝,并获取挂蓝最后的标高值。 根据设计图纸规定和监测单位的方案中规定的位置预埋观测传感器和观测点位。

在规定时间测定各种数据并提供给监控量测单位。 从监控量测单位获取下一个循环的相关数据。 3)中间各节段施工阶段

从挂篮的前移定位至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是中间节段施工的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中有关施工控制的步骤如下:

(1)按照预报的挂篮定位标高定位挂篮,测量定位后的挂篮标高,经监理确认签字后向监控量测单位提供挂篮的定位测量结果,监控量测单位平行测量检查;

(2)立模板、绑扎钢筋、预埋传感器;

(3)浇筑混凝土之前,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复测挂篮定位标高,经监理确认签字后报监控量测单位,监控量测单位监测各截面的混凝土应力分布;

(4) 监控量测单位分析测量结果,如需调整,给出调整后的标高; (5)浇筑完混凝土后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测点标高,测量本梁段端部梁底和预埋在梁顶的测点标高,建立测点与梁底标高的关系,经监理确认签字后提供监控量测单位;监控量测单位测试各截面的混凝土应力分布;

第6页共9页

(6)浇筑完混凝土后测量本节段上的箱梁顶面标高, 建立测点与梁底标高的关系,经监理确认签字后提供监控量测单位;

(7)浇筑完混凝土后测量本节段上的箱梁轴线位置测点,经监理确认签字后提供监控量测单位

(8)检查断面尺寸,经监理方确认签字后提供给监控量测单位,并向监控量测单位提供梁段混凝土超重的情况;

(9)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经监理确认签字后提供监控量测单位;监控量测单位测量控制截面的混凝土应力分布;

(10) 监控量测单位分析测量结果,根据上一施工周期梁底标高测量值和应力、温度等测量结果计算、预报下一施工周期的挂篮定位标高;

(11)如果须进行压重,预报值经设计单位认可,与监控量测单位会签后交监理;监理将上述预报标高最后核定后下监控指令交施工单位执行。

4)边跨合陇施工阶段

(1)挂篮前移至边跨合拢段后安装边跨合拢支架及模板、绑扎钢筋, 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压重;

(2)测量全桥测点标高;

(3)边跨合拢段增加刚性支撑,张拉临时预应力束,浇筑边跨合拢段混凝土; (4)测量合拢点标高、中跨悬臂标高;

(5)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现浇临时约束,并按设计张拉边跨合拢段预应力钢筋,锚固灌浆;

(6)测量边跨合拢点标高、中跨悬臂标高;

(7)拆除主墩(除水平约束外)的临时支座,实现梁体与主墩之间的固结约束到铰接约束的体系转换;

(8)测量合拢点标高、中跨悬臂标高; 5)中跨合陇施工阶段

(1)挂篮移至中跨合拢段,根据计算确定压重,安装刚性支撑,立模绑扎钢束,并张拉临时预应力束;

第7页共9页

(2) 浇筑中跨合拢段混凝土,同时卸载压重; (3)测量中跨、边跨合拢点标高;

(4)拆除临时约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中跨所有预应力钢束,并锚固灌浆;

(5)测量合拢点标高、中跨悬臂标高;

(6)拆除主墩临时支座,实现梁体与主墩之间的固结约束到只有水平约束的体系转换;

(7)测量合拢点标高、中跨悬臂标高; (8)全桥测点联测,数据报监控量测单位; (9) 监控量测单位提供施工控制报告。 6.监控量测误差标准

施工控制总目标是成桥后梁底曲线与设计值误差控制在3cm以内; 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0.3cm以内; 每个节段箱梁浇筑完成后,顶面平整度误差小于1cm; 箱梁轴线误差小于±1cm; 7.监控量测过程注意事项

1)注意事项

预应力束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小组预报标高之差超过±2cm,需经设计、业主、监理、监控量测单位、施工五方组成的控制小组研究分析误差原因,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轴线及平整度误差超过允许值,应进行及时修正后方可进行以后的施工; 如有其他异常情况发生影响标高和应力控制,其调整方案也应经控制小组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见。 2)特殊情况处理

(1)线形偏差要求

线形控制主要是严格控制主梁每一节段的竖向挠度及横向偏移。若偏差较大时,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调整方法,为下一节段更为精确的施工做好准

第8页共9页

备。主梁线形(变形)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主梁的整体标高和局部平顺性,使成桥后(通常是长期变形稳定后)主梁的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其次主梁的实际桥轴线与理论桥轴线的偏差应符合设计和桥梁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等要求。

(2)应力应变偏差要求

应力控制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和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拢阶段的控制,确保主梁应力在安全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3)调控策略

主梁线形调整最直接的手段是调整主梁的立模标高。若应力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必须找出原因,进行调整。一般通过额外的压重、适当调整预应力张拉力等手段对应力误差进行调整。 8.监控量测控制报告

在每一施工循环完成以后,监控量测单位会向建设方提交相应的阶段检测报告。报告中将对结构当前状态进行评述,并提出下一施工阶段的节段标高的建议值,经设计方确认签字后实施。

整个项目完成以后,监控量测单位将提供监控的全部正式报告。

第9页共9页

搜索更多关于: 悬灌梁监控量测方案(钟正修改)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段梁段是静定结构,合拢过程如不施加额外的压重,成桥后内力状态一般不会偏离设计值很远。确保线形满足设计要求是第一位的。施工中以标高控制为主,确保顺利合拢。主梁截面内力的监控要放到次要位置,主要是通过对控制截面内力(应力应变)监测,保证施工过程中内力(应力应变)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5.2监测量测工艺流程 按设计图进行0#块立模并测量底模标高——埋置0#块轴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在0#块砼浇完后测量各点位的实际值——报 监控量测单位进行计算——获取监控量测单位的数据——挂蓝预压后按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设置挂蓝预压完成后的标高和轴线——在1#块钢筋绑扎完成后预埋控制点位和传感器——在砼浇筑完成后按规定时间进行数据收集——报监控量测单位进行计算——进行下一个循环 5.3监控量测时间规定 1)轴线、标高分以下四个阶段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