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
(3)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的,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学习例3,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阅读课本第42页例题3,自己试做,并思考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解比例的方法: 。 三、达标练习 1.填空
(1)把10:8=15:12改写成( )×( )=( )×( ) (2)把4×X=0.8×0.25改写成( ):( )=( ):( ) (3)求( )叫解比例,根据是( )。 2.解比例: (1)
x1.37021= (2)= (3)0.4:x=1.2:2 x5826四、拓展练习
3.张鹏的实际身高与照片中身高的比是45:2,她在照片中高6.5米,张鹏的实际身高多少厘米?
【学习评价】
自评 ☆ ☆ ☆ 师评
答案:
三、达标练习 1.填空
(1)把10:8=15:12改写成(10 )×( 12)=(8 )×(15 ) (2)把4×X=0.8×0.25改写成(X ):(0.8 )=(0.25 ):(4 )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根据是(比例的根本性质 )。 2.解比例: (1)
x1.37021= (2)= (3)0.4:x=1.2:2 x5826250 X=0.4 X=
3349
X=
四、拓展练习
3.张鹏的实际身高与照片中身高的比是45:2,她在照片中高6.5米,张鹏的实际身高多少厘米?
解:设张鹏的实际身高X厘米。 X:6.5=45:2 X=146.25
答:张鹏的实际身高146.25厘米.
6.4.4 正比例(2页)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4.圆柱的体积=( )○( ) 二、自主探究 1.预习例1。
(1)自己看课本,对照39页上图,完成下表。 数量/m 1 2 3 4 5 6 7 8 … 总价/元 3.5 … (2)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中有哪两种量? ②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③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3)我的发现:
(4)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
50
(5)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是怎样的? (6)生活中还有那些成正比例的量?(举一个例子)
2、预习例2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下面的表格纸上,根据45页统计表中的数据,描出数量和相对应总价的点,顺次连接后,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课本中46页的问题。
3. 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要把握那几点?(请举例说明)
三、达标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
(1)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 箱数/箱 总个数/个 4 32 8 64 16 32 ① 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② 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
③ 这里 是一定的,也就是总个数和箱数的 一定。所以总个数和箱数成
比例。
(2)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天数的情况如下表。 每天看的页数 4 所看天数 80 8 40 10 32 16 20 ① 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② 这里 一定。http://w ww.xkb1 .com ③ 每天看的页数与所看天数成 比例关系。 四、拓展练习
2.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洗衣粉的单价一定,买洗衣粉的数量和总价。 (2)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
(3)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4) 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 【学习评价】
自评 ☆ ☆ ☆ 师评
答案:
三、达标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
(1)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
51
箱数/箱 总个数/个 4 32 8 64 16 128 32 256 ①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②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
③这里 每箱木瓜的个数 是一定的,也就是总个数和箱数的 比值 一定。所以总个数和箱数成 正 比例。
(4)征订《小学生导刊》,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如下表。 征订份数/份 50 40 1200 30 900 20 600 10 300 应付的钱数/元 1500 ① 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
② 这里 每份《小学生导刊》的单价 一定。ht ③ 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成 正 比例。 ④ 四、拓展练习
2.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洗衣粉的单价一定,买洗衣粉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2) 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不成正比例,因为身高和体重不是相关联的量)
(3)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4) 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不成正比例,被减数-减数=差(不是比值一定))
6.4.5 反比例(2页)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2、判定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和高。 (2)路程和时间。
(3)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第47页的例2,认识反比例。
5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