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CI—效益流入量
CO—费用流出量
(CI-CO)t—第t年的净效益流量
n—计算期
is—社会折现率
本项目经济计算期16年,设定的折现率为10%,经测算,项目国民经济净现
值62411.13万元。
内部收益率(EIRR):
n
∑(CI-CO)t(1+EIRR)-t=0 t=1
经测算,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33.47%。
相关数据具体可见后附表《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12.1.5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经测算,项目国民经济净现值62411.13万元,内部收益率33.47%。
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
13.1 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
社会评价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包括研究拟建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和社会风险分析。项目的建设必然影响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包括产生的正面影响(通常称为社会效益)和负面影响。
1、与项目关系密切的主要群体分析
根据项目建成后对各地区影响程度的不同,把影响区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其中,直接影响区为沿河周边的居委会。与项目关系密切的主要群体分析包括:
(1)项目建设涉及到因取土而被占用土地的农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受损者。但因取土是沿河两则开挖,占用量较少。
(2)项目建设沿河各个居委会。由于权限不同,各居委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得到利益和损失的利益各不相同。但是,项目的建设将促进沿河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园区和各居委会均是受益者。
2、主要社会效益分析
(1)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解决城区污水治理问题,而且还会显着改善该市基础设施状况。
(2)该项目建成后,将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显着影响。
(3)负面影响与对策 ①对环境的影响
因项目建设取土而占用一部分农田,减少了耕地面积。
施工期间,对空气的主要影响是灰尘污染,灰尘污染主要产生于施工中灰土拌和运输过程中材料及土石方的撒落、刮吹起尘等。
②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
线路选择尽最大可能少占居民住宅用地,拟建线路经过地区人口较稠密,因此,在选择线路时,在符合路线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少拆迁。
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上采取保护环境措施。 13.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沿河广大的居住人群是项目的直接受益者,沿河居住条件将得到改善,有利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沿河居民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得到市、区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当地的居民积极参与项目的实施,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都适合项目的建设,并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13.3 社会评价结论
河综合整治工程是市近期实施的重点工程,其工程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呈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以保
护自然为前提,防止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概括起来是让河水清起
来、让两岸绿起来、让城市靓起来。整治效果是整治后河和万人坑要成为主城区
的一条靓丽的景观带,成为省内城市河流的治理的一个典范。河治理工程建成后,
城市环境将焕然一新,对提高城市竞争力,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文明
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
14.1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 经分析,本项目的风险因素有: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指污水截留量预测的不确定性。 2、技术风险
技术方面的风险主要指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和新技术应用上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能等存在不确定性,可能给项目带来的风险。
3、工程风险
工程风险主要包括方案、工程地质、施工与工期等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给项目带来的风险。
4、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方面的风险主要指工程建设和运营期排气对周围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植被、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然环境等产生的负面影响,致使项目不能顺利实施或需要增加大量投资进行治理等。
5、投资估算风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