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第七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1.技术方案 1.1农艺技术路线图
通过打井配套,埋设地下管道,整修路、渠、桥(涵)、林网等农田基本建设,合理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深耕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完善测配体系,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节约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地力等级,最终实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农艺技术路线图见附图8)。
1.2技术参数 1.2.1 土建工程
新建钢架结构生产车间800平方米;新建钢架结构成品库和原料库580平方米;新建简易发酵棚1500平方米;新建3×3米井房65间;房屋装修改造600平方米。(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状见附图6、配肥站规划见附图7)
1.2.2农田基本建设
新打机井370眼,其中100米深井140眼,40米井230眼;铺设地埋管道,材质为PVC管材,总长26000米(含出水口);铺设10平方毫米地埋线,总长20000米;新建硬化渠10000米;维修硬化渠道3000米;新建混凝土生产桥45座;维修生产桥15座;整修机耕路64000米,宽4米,带平道牙砂石路面,使用年限15年;整修田间路37500米,宽2米,土路面,使用年
- 33 -
限10年;开挖排水沟渠15000米,宽4米,深1.5米,可防御5—10年一遇洪涝灾害。。
1.2.3 地力建设
耕地深松≥35厘米,全面打破犁底层,耕层厚度≥25厘米;秸秆还田量≥150公斤/亩;配方肥使用占项目区面积的100%。耕地地力提高0.5—1个等级。
1.2.4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配肥站和化验室仪器设备,增强地力监控手段、提高土壤化验能力。
1.3技术评价
1.3.1 本项目所采用的节水灌溉、深耕深松、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保优节本等技术均系国家重点推广的先进技术,技术体系成熟、可靠,并已为项目单位所掌握。经济上实用可行,农民易于接受。
1.3.2 项目区自然水资源丰富,但从长期来看,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的利用,必须遵循补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并在节流上应用新技术,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最终保证水资源长期供需平衡。
1.3.3项目区应用深耕深松、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埋设地下管道发展节水灌溉等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有效缓解灌溉水资源压力,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体系的优势,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能够确保先进技术为广大农
- 34 -
民熟练掌握。
1.3.4综前所述,本项目采取的技术方案可靠、科学。 2. 设备选型 2.1仪器设备配置
2.1.1拟选仪器设备的依据和理由
根据项目需要,需新配置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对原来地力、墒情监测、土壤化验设备进行完善和补充,需新添14台套仪器。
2.2.2现有仪器设备
化验室现有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氮仪、纯水器、电子分析天平、酸度计、火焰光度计、分光光度计、除湿机、匀浆机、恒温水浴振荡机、恒温鼓风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高温电炉、真空干燥箱、水循环真空泵、离心机、移液器、瓶口分配器、加热调速磁力搅拌器、样品粉碎机、电热板、调温电炉、镍坩埚、尼龙样品筛、往复振荡机、通风柜、化验台柜、推样品车、打印机、电脑、冰箱、空调、抽油烟机、农残速测仪、土肥速测仪。
植保站现有仪器:超净工作台1台,101型电热干燥箱台,电热恒温培养箱,多功能台式高速离心机,电子精密天平,万能粉碎机,JY交直两用电子天平,万用电炉,电热恒温不锈纲浴锅,不锈钢蒸馏水器,显微镜,望远镜, 自动虫情观测灯,孢子捕捉仪,移动数据采集设备及GPS,病虫电视预报编辑制作设备,台式电脑及相关外设,固定和移动投影仪,病虫预警专用软件,光学
- 35 -
显微镜及成像设备,解剖镜及成像设备,光照培养箱,红外干燥箱,点滴仪、喷雾塔等,农药残留速测仪,高压灭菌锅、台式离心机、移液器等,实验室控温设备,电冰箱,恒温恒湿培养箱(见附表11现有仪器设备清单)。
2.2.3新添仪器设备
2.2.3.1地力、墒情监测和土壤化验增补仪器
手提式电脑及配件1台套、打印机1台、传真机1台、标志牌1个、防护栏1个、监测数据处理系统1套、配电系统1套、原料预混机1台、发酵搅拌机1台、翻抛机1台、筛选机1台、收获脱粒机1套、水电改造1次、墒情土壤监测车一台, 共计14台套。(新增仪器设备及投资来源见附表8)。
2.2现代农机装备项目农机具配置
标准粮田建设农机具配置,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要求,农机具选型由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配备,具体由该项目承担单位浚县农机局规划实施(项目区农机化基础情况见附表4)。
- 3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