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总量0.56亿方,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0.85亿方,水资源总量2.72亿方。含水层在25—45米之间,单井涌水量40吨/时左右。项目区属强富水区,即便如此,项目区在水资源利用上也必须从节水和补源两个方面努力。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推行节水灌溉,是缓解浚县水资源紧张,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6. 社会经济条件
浚县位于豫北平原,安阳、濮阳、新乡、卫辉、鹤壁的中心。全县面积103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4万亩。辖二乡八镇,487个行政村,总人口6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1万人。西邻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鹤濮高速纵贯全境,乡村公路星罗棋布,交通十分便利。浚县县城和10个乡镇均已开通国内外直拔长途电话、移动电话。浚县信息中心运行良好,政府系统各部门、各乡镇上网率达100%,能与世界各地进行网上联络。浚县电力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全县工农业生产用电。
7.浚县和项目区粮田基本情况
7.1 浚县总耕地面积93.4万亩。常年种植小麦90万亩,近三年平均单产435.8公斤,常年种植玉米60万亩,近三年平均单产472.2公斤,全县粮食总产60多万吨,年出售商品粮5亿公斤以上,小麦商品率80%左右,玉米商品率90%左右。全县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60万亩。
7.2 项目区总面积60000亩,涉及39村。项目村总人口48323
- 29 -
人,总耕地面积70715亩,粮食生产水平在全县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农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
7.3 项目区自然气候条件与全县相同。
7.4 项目区现有机井473眼,机井深度20米左右,单井平均覆盖面积127亩左右,且分布不均,个别的已报废。机耕路164条,总长158390米,田间小路236条,总长123180米;排水沟渠(4米宽、1.5米深)78条,44100米,桥涵72座,农田基本建设基础较好。
7.5 项目区现有大中型拖拉机300台,其它农机6300台,农机总动力6000kw。机耕面积6万亩,机播面积6万亩,机收面积6万亩。
7.6 项目区土壤质地均为壤土,土层深厚,基本平整畦化。土壤肥力中上,土壤养分含量抽查结果为:有机质1.31%、全氮0.0798%、速效磷21.78mg/kg、速效钾101.25mg/kg、碱解氮87.59mg/kg。
7.7 项目区水质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现状
7.7.1 项目区地下水矿化度0.5—1g/L,地表水铅含量0.003mg/L、镉含量0.003mg/L;地下水铅含量0.007mg/L,镉含量0.005mg/L,地下水、地表水均无污染,农田灌溉用水安全。
7.7.2 项目区位于地下水涌水强富水区,含水层在25—45米之间,由粗砂、细砂组成,单井涌水量40吨/时左右。目前机井灌溉主要是利用浅层地下水。项目区农业用水量:项目区
- 30 -
主要是农业用水,村办企业数量极少,水资源平衡测算可忽略不计。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比例,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为例计算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75方/亩次),进行灌溉定额分析,偏丰年225方/亩,平水年平375方/亩,偏旱年500方/亩,大旱年650方/亩。项目区人畜用水量:随着人口及牲畜的不断增多,人畜、耕地用水量将会越来越大(水资源证明见附件6、项目区水资源评估报告见附件7)。
8.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8.1 项目承担单位组织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
8.2 项目区土壤、水质条件良好,是传统粮食生产区和种植优势区,是农业部划定的优质强筋小麦适生区和优质玉米适生区。所产优质强筋小麦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
8.3 农民种粮积极性高,积极参与项目建设,踊跃投工。 8.4 项目区农田集中连片,交通便利。
8.5 农业技术推广网络较为健全,应用基础好。
8.6 项目承担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开发能力较强。
8.7项目选址区位合理,村庄多位于项目区四周,农田集中,成方连片,能发挥良好的示范样板作用。
9. 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实施能显著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率,有效接纳降水,
- 31 -
缓解区域灌溉水资源压力,减少和防止盲目过量施肥对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的污染,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无不良影响。
(附表12项目区基本情况统计表)
- 32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