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申报指南要求,按照实事求是,符合项目区需要,补缺填平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降雨,缓解区域灌溉水资源压力,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优势。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把节水、节肥、培肥地力作为重要的技术环节,使农田基本建设、地力建设和农技推广体系相配套,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2. 建设规模及服务种类 2.1 土建工程
建设生产车间800平方米,建设成品库和原料库580平方米,建设简易发酵棚1500平方米,房屋装修600平方米,建设井房65间,共585平方米。
2.2 60000亩标准粮田建设
打机井370眼(100米深井140眼,40米井230眼),铺设地埋管道26000米(含出水口),铺设地埋线20000米,整修排水沟渠15000米,新建硬化渠10000米,维修硬化渠道3000米,新建生产桥45座,维修生产15座,整修机耕路64000米,整修田间路37500米。
2.3 配套设施建设
- 25 -
配备土壤化验仪器设备14台套;项目区每年每1000亩取样化验,全县范围每年每4000亩取样化验,年化验土壤样200个以上,测试土壤常规养分,监控粮田地力变化,为粮食生产决策及时提供参考依据,
2.4综述
通过深耕深松,增建排水及节水灌溉设施,建立土壤肥力和墒情监测体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多项新技术,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作物减灾抗灾能力,全面提高粮田的科学管理水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 产品方案(服务数量、范围)
项目服务范围是整个项目区,通过标准粮田建设,使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大大完善,同时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深耕深松、有机肥施用等农业生产新技术,使项目区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率达到100%,加强土壤养分、地力、墒情监测、降低肥料使用量2.75万公斤(纯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0.5—1个百分点,节水240万方,增产粮食10%左右,大大提高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全面完成60000亩标准粮田建设,并带动全县和周边地区标准粮田建设,农业增产8%左右,推动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 26 -
第六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 项目选址原则与要求
1.1项目区位于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内,并保持长期不被转为非农用地
1.2项目区集中连片
1.3土壤肥力中上等,水质条件良好,增产潜力较大 1.4地势平坦,外部水利设施基本建成,有一定的农田基础设施
1.5乡、村两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较为健全,技术服务能力较强
1.6是传统粮食生产区和种植优势区,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 1.7项目区内及周边农民自有农机具较多,机械化耕作水平较高
1.8综述
依上述原则和要求,项目区选定在浚县黎阳镇、王庄乡、屯子镇、白寺乡、小河镇辖区内,面积为60000亩,共涉及39个行政村。
2. 项目建设用地情况 2.1 生产用地
浚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面积共计60000亩,涉及黎阳镇、白寺乡、王庄乡、屯子镇、小河镇等5个乡镇的39个行政村。
- 27 -
5个乡镇的39个行政村,项目区耕地为农民责任田,全部在基本农田划定区内,可以保持长期不被转为非农业用地。
2.2道路、沟渠用地:项目道路建设用地33.1万平方米、沟渠用地14万平方米,共47.1万平方米,均在原有道路、沟渠基础上进行,产权属当地集体所有,不需要新占耕地。
3. 项目用地位置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属鹤壁市管辖。项目区位于浚县黎阳镇、王庄乡、屯子镇、白寺乡、小河镇等5个乡镇。浚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面积共计60000亩,共涉及5个乡镇39个行政村(项目区位置见附图3、项目区现状见附图4、项目区规划见附图5)。
4. 自然与资源条件
浚县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年大于10℃积温4605.5℃,平均气温13.8℃,年日照时数2258.1小时,无霜期206天,年蒸发量1931.4毫米,年降水量663.5毫米,蒸发量平均超出降水量的3倍,旱灾平均三年两遇,大旱年3—4年一遇,在全省属半干旱区。全县总耕地面积93.4万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性能较好,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红薯等农作物生长。
5. 浚县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浚县大部属海河冲积平原,小部分属黄河冲积平原和太行山洪积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自然倾斜,地面高程53—65米。年平均径流深50毫米,地下水总量3.01亿方,地表水
- 28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