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2.2 结论意见:该项目选址恰当,论证充分,规划科学,设计合理,技术先进,措施得力,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申报要求,符合当地实际,项目切实可行。
2.3 问题与建议:
2.3.1鉴于该项目内容多、涉及面广,建议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项目招标、监理、设计、施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3.2加大中央和省投资力度,减少市县配套资金比例。 3.编制依据
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文件)
3.2 《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 3.3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 3.4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
3.5省发改委农经处、省农业厅计财《处关于抓紧申报2009年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的通知》
3.6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 5 -
第二章 项目的背景与必要性
1.项目背景
1.1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严峻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粮食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基本农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有害生物越来越重,农田基础设施日趋老化,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持续下滑,粮食安全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存亡。为了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央制定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等一系列支持农业粮食生产的产业政策,把加强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标准粮田项目建设机遇千载难逢。
1.2各级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我国各级政府和领导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中央指出“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五年在新年伊始出台针对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2005年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2006年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2007年是以加强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
- 6 -
2008年更是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基础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河南省委、省政府多次下达有关农业工作的文件。农业部领导也亲临河南调研指导,共商粮食生产大计,并把河南作为农业部加强粮食生产的联系点,表明对河南这样一个产粮大省的高度重视,市、县政府也都出台了加强当地粮食生产的方针政策,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共谋粮食生产发展的大好格局。
1.3标准粮田建设是当务之急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表明,发展粮食生产事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全局,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发展和服务粮食生产是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的重要职责。浚县作为粮食主产区、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在示范促进我国粮食恢复性增长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更应抓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搞好我县的粮食生产,因此,我县标准粮田建设,是2004年以来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的继续,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当务之急。
1.4浚县的基本情况 1.4.1 地理位置
浚县地处豫北平原,隶属于鹤壁市。东北、东南与内黄、滑县毗邻,南与延津县、卫辉市接壤,西与淇县、鹤壁市交界,北与汤阴相连(浚县在河南省的位置见附图1)。
1.4.2 基本县情
- 7 -
全县地势平坦,南北长、东西宽均约43公里。总面积1030.3平方公里,辖二乡八镇,48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63.1人,其中农业人口57.4万人,占总人口的91%,耕地93.4万亩,人均耕地1.63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
1.4.3 土壤条件
全县土壤共有三个土类,七个土属,68个土种,其中以潮土和褐土为主,潮土主要分布在卫、淇两河流域和黄河故道平原地区。 褐土主要分布在火龙岗一带。我县土壤总的来说,耕层较厚,质地较好,酸碱度适中,微量元素丰富,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1.4.4 气候条件
我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型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各季气候特点是:春旱风大回暖快,夏雨集中天气热,秋高气爽气象新,冬季严寒雨雪稀。全县平均日照时数为2258.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每年110.8千卡/cm,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为50.9千卡/ cm。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为206天,历年平均降雨量663.5mm,大于10℃积温4605.5℃。
1.4.5 水利资源和水利设施
卫河、共产主义渠二条河流纵贯全境,淇河是我县与淇县的界河,并在浚县境内注入卫河,是我省豫北地区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我县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较好,是发展生产的有利
2
2
- 8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