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3.2 招标方式。由项目实施单位邀请县农业局、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组成招标管理小组,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公开竞标,择优确定。
3.3 招标形式。采取自行招标的形式,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招标工作方案,利用新闻媒体及网络对外公示,落实招标方案各项内容。
4.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与机制
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将及时申请总结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护措施和规章制度。运行管理共分两个方面,一是田间设施管理,二是新增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的运作管理。田间设施管理,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所在镇政府、村委签订协作意向书,明确责权利关系,使用和维护管理由受益镇政府、村委负责,落实到户。新增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由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管理。建立管理制度,明确项目责任区段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各种设施的正常运行,发挥应有作用。成立标准粮田管理办公室,负责如下管理工作:
4.1 田间设施管理。田间固定工程和节水设施管理使用与维护,由受益乡、村委负责,直接明确到农户,井和地埋管道使用年限不低于20年;每村固定3个专人对机耕路进行养护,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田间路使用年限不低于10年,否则限期维修或罚款,主要由受益乡村管理,项目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 45 -
4.2 仪器设备由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归口单位负责日常使用管理。
4.3 档案管理。项目档案归档于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档案室,进行统一管理,配备专用柜架,单独存放,所有项目文件、会议记录、图片资料、实施方案完整归档、妥善保存。地力与墒情监测数据,坚持定期采集,按期汇总,年终将汇总数据备份并存档(见附图10: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机构框图)。
5. 运行经费解决方案
项目运行费共计250万元,其中项目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20万元,占工程建设费的4.3%,基本预备费130万元,占工程建设费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的4.7%,从地方配套资金中解决。
6. 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为一年,从2008年11月起,到2009年11月完成。安排进度如下:
2008年11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2008年12月--2009年1月,完成组织和制度建设,要求人员到位制度上墙,完善责任目标和工作计划,完成招投标工作;
2009年2月—7月,完成打井任务;
2009年3月—8月,完成井房、硬化渠道、桥涵建设; 2009年5月—9月,完成配肥站建设;
2009年9月—10月,完成地埋管线、沟渠、道路建设; 2009年10月,完成土壤化验、地力墒情仪器选型、采购安
- 46 -
装;
2009年11月,完成项目所有任务,进行项目总结,迎接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见附表5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一览表、施工进度见附表10)。
- 47 -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 投资估算
1.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确定投资估算,参考申报指南的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配肥设施建设资金占总投资2.75%,地力建设中的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平衡施肥等作为项目配套保障措施由农民自筹解决,不计入投资测算范围。
1.2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00万元,省配套300万元,市配套150万元,县配套150万元。
1.2.1 土建工程,总投资165.5万元,占总投资的5.5%。 1.2.1.1 新建生产车间8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800元,投资64万元。
1.2.1.2 新建成品库和原料库58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500元,投资29万元。
1.2.1.3 新建简易发酵棚15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100元,投资15万元。
1.2.1.4 新建井房65间,每间0.7万元,投资45.5万元。 1.2.1.5 房屋改造6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200元,投资12万元。
- 48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