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选考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C.S、N
、Na+一定存在,C、Al3+一定不存在
D.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一定存在,且c(Cl-)≥0.2 mol·L-1 11.(2016·10·浙江选考)已知: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硝酸。溶液X中可能含有Na+、Ca2+、Fe2+、Cl-、Br-、C验:
、Si
、S
中的几种离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X中一定含有Na+、Cl-和SiB.溶液X中一定不含Ca2+、Br- C.为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S
,可取溶液2,加入BaCl2溶液
D.在溶液X中依次滴入盐酸、双氧水和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将变为血红色 12.某溶液可能含有Cl-、S
、C
、N
、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 mL,加入过量
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0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 mol·L-1 C.SD.C
、N
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13.人造金刚石酸洗废液中含有大量的Ni2+、Mn2+、Co2+等离子。某厂技术人员设计了如下方案,使上述离子的浓度降低到排放标准,且得到了纯度较高的镍粉。 Ⅰ.废液组成
金属元素 浓度Ni Mn Co Fe Cu Zn 45 15 7.5 ≤0.1 ≤0.05 ≤0.05 /(g·L-1)
Ⅱ.处理方案
(1) 步骤1:调节pH。向强酸性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到2。此步骤中工业上不直接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来调节溶液的pH的原因可能是
。
(2)步骤2:除去Mn2+、Co2+。在搅拌下加入适量饱和Na2CO3溶液和NaClO溶液并控制pH≤3.5,过滤。①Mn2+反应生成MnO2,同时放出CO2, 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Co2+反应生成Co(OH)3沉淀同时放出CO2,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Ni2+可反应生成Ni(OH)3沉淀,Co2+可使Ni(OH)3转化为Co(OH)3沉淀,写出Ni(OH)3转化为Co(OH)3的离子方程式:
。
③此步骤中必须控制好NaClO溶液的用量,其原因可能是
。 14.某无色废水中可能含有Fe3+、Al3+、Mg2+、Na+、N
、C
、S
中的几种,为分析其
成分,分别取废水样品100 mL,进行了三组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100 mL,所需仪器除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外,还缺少的仪器为 。
(2)实验③中由A→B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试确定N
是否存在? (填“存在”“不存在”或“不确定”),若存在,试计算,c(N
)=
(若不存在,此问不必作答)。
15.某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Mg2+、Fe3+、N和S
。现每次取10.00 mL进行实验:
、Cl-、C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672 L(标准状况下);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63 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剩余4.66 g。 请回答: (1)c(C
)= mol·L-1。
(2)K+是否存在? (填“存在”“不存在”或“不确定”);若存在,浓度范围是 (若不
存在,则不必回答此问)。
(3)根据以上实验,不能判断哪些离子是否存在?若存在这些离子,如何进行检验?
。
参考答案
提升训练3 离子反应
1.C
2.A 用Kl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6H+
3I2+3H2O,A正确;钠与硫酸铜溶
液反应:2H2O+Cu2++2Na2Na++Cu(OH)2↓+H2↑,B错误;醋酸是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C错误;将少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钠,D错误。
3.D
4.D A项,次氯酸为弱酸,不能拆分;B项,原子个数不守恒、电子不守恒;C项,Fe3+与I-会继续反应;D项正确。
5.C
6.B A项中,n(Fe)=0.1 mol,n(HNO3)=0.32 mol,由题给离子方程式可得n(Fe)∶n(HNO3)应为1∶4,故Fe过量,继续与Fe3+反应生成Fe2+,错误;B项,I-在酸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成I2,H2O2被还原为H2O,正确;C项,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分,错误;D项,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弱,故反应不生成CO2,只生成HC
,同时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C6H5OH+C
C6H5O-+HC
。
7.C 8.B
9.C 溶液A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所得沉淀B部分溶解于稀盐酸,剩余沉淀D为BaSO4,物质的量是0.01 mol,溶解的沉淀为BaSO3,质量为2.17 g,物质的量为0.01 mol,由此推断原溶液中含有S
和S
,物质的量均为0.01 mol,则原溶液中不存在Ba2+;滤液C
,
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无沉淀生成可知溶液中无Mg2+,有气体放出,可知溶液中有N根据生成氨气448 mL(标准状况),可知溶液中N
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溶液是电中性
的,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还含有Na+,其物质的量至少为0.02 mol,可能还含有Cl-。
10.D 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2 mol N
;产生的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1.6 g固体为氧化铁(Fe2O3),其物质的量
为0.01 mol,则原溶液中含有0.02 mol铁元素,可能为Fe3+、Fe2+或二者同时存在,原溶液中一定没有C
;滤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无现象,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l3+;焰色反应为
黄色,则滤液中一定存在钠离子,由于加入了NaOH,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4.66 g不溶于盐酸的固体为硫酸钡,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则原溶液中含有0.02 mol硫酸根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有Cl-,物质的量至少为0.02 mol×2+0.02 mol-0.02 mol×2=0.02 mol。A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0.02 mol铁元素,无法判断存在的是铁离子或者亚铁离子或二者同时存在,故错误;B项,检验亚铁离子时,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KSCN溶液,此时溶液颜色必须是无色,然后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2+,否则如果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示血红色,则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
否含有亚铁离子,故错误;C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N
、Cl-,一
定不存在C
、Al3+,故错误;D项,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2 mol N
,0.02
mol S
,Fe3+或Fe2+或二者都有(铁元素的总物质的量为0.02 mol),当铁元素全部以亚铁
离子形式存在时,阳离子所带电荷的物质的量最小,所以正电荷物质的量最小为0.02 mol×2+0.02 mol=0.06 mol,而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2=0.04 mo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且c(Cl-)≥
=0.2 mol·L-1,故D正确。
11.B 由题给离子可知,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气体是CO2,溶液中一定含C,
则Fe2+、Ca2+一定不存在;加过量稀盐酸有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Si
;加过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没有Br-(AgBr为淡黄色沉淀)。A项,不能确定溶液X中一定含有Cl- ,错误;C项,溶液2中含有过量硝酸银溶液,银离子与氯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无法用BaCl2检验S
,错误;D项,由于有C
,溶液中无Fe2+,错误。
,其物质的量
12.B 根据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说明有N
为0.02 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有Fe3+,而且其物质的量为0.02 mol,则没有C
;
根据不溶于盐酸的4.66 g沉淀可知,溶液中有S守恒可知一定有Cl-,至少有0.04 mol,B正确。
13.(1)产生大量的CO2,不利于工业生产 (2)①Mn2++ClO-+C
,且其物质的量为0.02 mol,则根据电荷
MnO2↓+Cl-+CO2↑ ②2Co2++ClO-+2C
+3H2O
2Co(OH)3↓+Cl-+2CO2↑ Co2++Ni(OH)3Co(OH)3↓+Ni2+ ③使Mn2+、Co2+沉淀完全而Ni2+不被沉淀
【解析】(1)饱和Na2CO3溶液会与强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产生大量的CO2,不利于工业生产。(2)步骤2加入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起到氧化Mn2+、Co2+的作用,加入的适量饱和Na2CO3溶液能与H+反应,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促进MnO2和Co(OH)3的生成。步骤中控制好NaClO溶液的用量,是为了使Mn2+、Co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