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的母亲》教案 - 图文
教案编号 授课人 1 朱丽娇 课题 课型 我的母亲 新授 教具:投影仪 课本 导学 教参 ppt 德育目标: 通过学文,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从而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3.会认文中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词析句,感悟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挚爱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文,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从而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精讲设计、课前或中预习内容及要求、设计当堂测试和作业、随堂小结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文意,分析母亲形象,体悟文章主题。 一、音乐声中激情导入 刘欢《人生第一次》同学们,你们知道歌中所唱到的“你”是谁吗?(稍停)对,是母亲。莫伯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这是因为母亲是人生的一位老师。这是因为“世界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这是因为我们血液中流淌的我们言行举止中流露的那份独特而超凡的东西都来自母亲辛勤哺育和言传身教。让我们一同走近胡适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折射的人间至情。 二、简单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位作家,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对于作者简介,因学生课前已去查找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课堂上可让学生在班上交流,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总结并借助多媒体展示。) 母亲在文中充当了三种身份,哪三种?文中哪些句子有提到? 慈母、严父、恩师 文中句子:第(4)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第(6)段“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三、整体感知:走近母亲 1.交流预习感受 :读课文后,你知道了胡适的母亲的哪些情况?如:身份〔寡妇、后母〕——身份较特殊;什么事? 2.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A、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B、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 C、试用“读 (事),我看到了一个 的母亲”的形式组织语言,评价母亲的形象。 四、研读赏析:认识母亲 1.学生反馈整体感知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由所写事件认识母亲形象。(这一问题是学生认识胡适母亲的关键所在,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应该比较容易。如果学生没有交流对话的欲望,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激发引导。) (附板书) 对“我”的管教:严厉 、慈爱的母亲 作为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仁慈、温和、宽容的母亲 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刚强的母亲 小结:总之,读这篇文章以后,我们看到了一位严厉、慈爱、仁慈、温和和宽容、刚强的母亲。通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阅读时如要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要学会抓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由所写事件认识人物形象〔提高阅读速度,降低阅读难度〕 2.这篇文章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全文一共13段,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作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第1-3段 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 第4段 过渡段(点明主题,引领全文) 第5-12段 写母亲 第13 段 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3.学生质疑 (本环节让学生就课文中的疑难处发问,可以面向组内,也可以面向全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如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强,则可由老师根据情况抛出题目学生探究。) A、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么? B、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最后一段、齐读) C、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 (同学交流)(此环节要视机引导:良好的影响,我们应感谢母亲;不良影响,我们一是努力改掉不良习惯,地是对母亲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毕竟人无完人,况且她成长的那个年代没有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五、小结:学生谈学后感:这一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亲情作业: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做做家务,为他们夹菜,为他们打洗脚水??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平时,我们都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无怨无悔地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现在该轮到我们为父母做点事了,这是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至爱亲情。) 2.找出饱含作者对母亲的深情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谈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事的感受 二、导入新课 三、品读饱含作者母亲对深情的语句。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4、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在学生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小结 这些语言没有华丽的文字,很平实,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如实道来,真切叙述〕,显出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类似句子文中有很多,如第八段最后一句,第十段倒数第二句,??,通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本文之所以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任何虚情假意,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好作品要说真话,诉真情。通过这部份学习,我们明白了作文要打动读者,就要说真话,诉真情。 四、拓展延伸:诉说母亲 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感人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书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1.欣赏“诗中歌中的母爱” (为诉说母亲创设情境) A、《游子吟》(孟郊)。 B、欣赏歌曲《母亲》(阎维文) (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且理解片面,更何况是面对母爱这一博大精深的话题。因此,利用诗词歌曲欣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母爱的深层内涵。升华学生对母爱的认识,达到思维的共振。) 2.忆母亲点滴故事,诉母亲缕缕深情 A、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点滴中渗透了无私的爱,现在,想一想自己的母亲她有什么事最让你难忘呢?或谈一谈你所承受的母爱中,最让你动情的那一瞬间。学生思考体会交流 B、 现在如要你对妈妈说些最想说的话,你会说什么? C、如果要你用比喻的手法形容一下“母爱”,你会怎么说? (虽然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伟大的母爱,但是有些学生却未必懂得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与疼爱,未必能理解母亲的苦心,因此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所享受到的至爱亲情,懂得去珍惜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设置了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情感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让学生从自身的感受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是啊,母爱尤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尤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正因如此,人民公仆孔繁森虽远在西藏阿里,却每月定时回山东老家为80多岁的老母洗澡;正因如此,为母亲洗脚成为了当今学子必修的课程。同学们,今天当我们面对母亲日益憔悴的身影,面对母亲日益疲惫的心灵,你可曾想过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结束语:最后让学生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全文的教学。 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些感谢母亲的事,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朋友,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亲! 六、作业: 1.推荐阅读: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 2.作文(选一题) A、以《妈妈,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说真话,诉真情。 B、以《 对我的影响》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通过几件事情来塑造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板 书 设 计 板书: 我的母亲 勤俭诚实,做事认真 乐于助人,宁愿吃亏 坚强善良,热爱儿女 深深“影响”了我 教学后记(各班级授课时间、缺席名单及原因;学生辅导;偶发事件处理;教学反思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说明:实行先周备课,因此“授课时间”一栏的上面是备课时间,下面是具体上课的时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