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影响分析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影响分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23:59:24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8671485 28846170 80417528 34748556 45966766 3002165 37327379 25575263 5626723 6301350 21815815 6256460 20561342 57964898 22944133 32934500 2117573 28654147 18825553 4094933 4550533 15939934 72.15 71.28 72.08 66.03 71.65 70.53 76.76 73.61 72.78 72.22 73.07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由表一可以绘制出各省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柱状图(图一):

图一2010年各省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柱状图

从图一易看出各地区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普遍达到很高水平,但差异仍相当明显 2010年全国劳动适龄人口平均比重为74.74%,其中北京市为82.68%,上海、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等也超过世界上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73%的水平,即使该比重最低的贵州省仍高于全世界63%和发展中国家62%的平均数。在各地区之间,差异有所扩大,按省区计,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最高最低相差17个百分点。

2.2.2 全国各地区受教育程度比重分析

人口的受教育程度(Education Attainment):是指一个国家及地区人口接受学校教育情况的数据指标,是人口社会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同时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素质

的重要方面。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既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这可以用于智力投资的能力的大小,而进行现代的建设,又需要人们掌握新的技术和技能,需要人们不断适应新的技术革新的挑战。统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及其构成,对于分析、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教育现状及其是否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对于调整财政预算来协调人口智力开发与现代化建设需要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统计学中按受教育程度的分组,通常以接受学校教育的程度或本人申报的实际文化水平分为以下几组:①文盲半文盲(不识字或识字很少);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含中专);⑤大学(含本、专科、高职);⑥研究生。

本文为了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方便,笔者将受教育的程度分为两组,分别是:①高中及以下学历;②高职高专及以上学历。并引入年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来代替全国各地区的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受高等教育情况的数据指标,因为年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情况反映了该地区新增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群的人口素质,年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的公式为:

年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

接受高等教育的就业人口?100%就业总人口

将数据带入计算公式整理绘制出表二:

表二 2010年各省年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 单位:人 %

地区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 蒙 古 辽 宁 吉 林 黑 龙 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就业人口总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就业人口受高数 就业人口数 等教育比重

977387 550787 4004477 1729275 1285021 2345361 1429001 1868107 1251461 4486706 3280387 2897236 1950006 2251205 5694220 5006277 381024 118535 307404 186917 159494 318217 152049 191633 354296 536162 379265 218154 194414 161383 504296 341277 38.98 21.52 7.68 10.81 12.41 13.57 10.64 10.26 28.31 11.95 11.56 7.53 9.97 7.17 8.86 6.82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3035863 3389354 5525078 2447946 426823 1374581 4688003 1676240 2668421 147821 1996061 1414319 290469 327094 1133002 279351 267520 592946 180077 38570 142655 328603 118654 173164 10496 209297 114836 33425 41667 157075 9.20 7.89 10.73 7.36 9.04 10.38 7.01 7.08 6.49 7.10 10.49 8.12 11.51 12.74 13.86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由表二可以绘制出各省年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的柱状图(图二):

图二2010年各省年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柱状图 单位:人 %

从图二易看出各地区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发展的很不均衡,差异相当明显。2010年全国年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平均比重为11.52%,其中最高的北京为38.98%,最低的云南仅为6.49%,相差32个百分点,两极化情况极其严重。

2.3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3.1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分析

在经济增长的变量选择上,本文选择了个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简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其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经济建设情况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赞叹。GDP与人均GDP便成了衡量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重要的指标。笔者认为,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这个变量,能很好的体现各省经济建设的增长速度相对较全国经济建设增长速度处于一个什么水平。能很方便的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

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公报》查询到2010年的全国人均GDP为30567元,各省人均GDP与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比重绘制出表三:

表三 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 单位:人 %

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各省人均GDP 73856 72994 28668 26283 47347 42355 31599

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 241.62 238.80 93.79 85.98 154.90 138.56 103.38 88.58 248.88 172.87 169.17 68.34 130.94 69.53 134.48 79.98

黑龙江省 27076 上海市 76074 江苏省 52840 浙江省 51711 安徽省 20888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40025 21253 41106 24446

搜索更多关于: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影响分析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8671485 28846170 80417528 34748556 45966766 3002165 37327379 25575263 5626723 6301350 21815815 6256460 20561342 57964898 22944133 32934500 2117573 28654147 18825553 4094933 4550533 15939934 72.15 71.28 72.08 66.03 71.65 70.53 76.76 73.61 72.78 72.22 73.07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由表一可以绘制出各省劳动适龄人口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