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地震学试卷分析
三、简述三维地震勘探中最大炮检距选择影响因素 1、反射参数
2、最大炮检距的限制 3、动校正拉伸 4、速度分析精度 5、偏移效果 6、多次波压制
四、 简述三维地震勘探中小断层垂向分辨率的影响因素 1、小断层垂向分辨率指能分辨断层的最小落差。 2、它与反射波主频、采样间隔、平均速度、噪声有关。 3、采样间隔符合采样定理,采样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平均速度越低,分辨率越高;
4、信噪比小于1时,提高信噪比可以提高分辨率,信噪比大于2,影响不大。 五、什么是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生产工作分为哪几个环节?(了解)
地震勘探是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址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地震勘探生产工作基本上分为三个环节: 野外工作、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等。
四、综合题2道(后两题总结的不到位,大家可以自己总结一下)
一、简述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断层构造的特征
1)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突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变。上升盘地层变薄,下降盘地层加厚(大断层)。
一般是基底大断裂的表现,常常为正断层,下降盘一侧沉积增厚,反射层明显增多,上升盘变薄甚至缺失。
这类断层断距大,规模大,延伸长,破碎带宽,常为区域构造或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这类断层一般是区域大断层,对沉积起控制作用,走向应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 (2)反射波组错断;波组、波系错断 。 中等断层 北海模型
断层两侧波组对应关系基本稳定,特征清楚,一般为中等断层。这类断层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3)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 (4)反射同相轴强弱相位转换或扭曲 小断层 可能反映小断层,也可能反映岩性横向变化。 (5)出现断面波和绕射波
二、三维地震勘探时间剖面和等时切片上褶曲构造特征 1、时间剖面上褶曲构造特征
1、背斜背斜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几何形态特征。
①平缓背斜,深度剖面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相似,范围稍宽,背斜顶部位置一致。
②曲率大的背斜,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比实际范围宽得多。
③对宽度与曲率相同但深度不同的平行背斜,水平叠加剖面上,随深度加大,隆起范围加大
④背斜模型(上宽、下窄,隆起幅度上小,下大) 2、振幅特征
①背斜顶界面反射存在波的发散现象。分配到单位面积上波的能量会减弱 ②界面埋藏越深,凸度越大,射线发散越严重,地震波的振幅也越小。 3.背斜在偏移剖面上的特征
①偏移后的时间剖面几何形态与实际形态吻合,两翼挠曲部位的回转现象得到消除,各波归位
②测线方向不垂直构造走向时,二维偏移无法实现真正归位 2、向斜
1.几何形态(相当于凹界面的反射)
1o、对于平缓的向斜,水平叠加剖面上,比实际向斜稍窄;曲率一样,深度不同,随深度加大、时间剖面宽度越窄,向斜中心不变。当曲率中心在地面以上,均存在上述的简单关系。(图2-6_1)。
2o、凹界面的曲率中心在地面,时间剖面聚成一点。曲率界面上各点时间都相同(图2-6_2)。
3o、曲率中心在地下,射线将会交叉,同相轴形成迥转波 2.振幅特征
①凹界面对射线的聚焦作用,使反射波振幅加强,出现非岩性的“亮点”异常。 ②向斜两边凸界面的发散效应,使反射波振幅减弱,深层由廻转波形成的假背斜能量会更加突出。
3、向斜在不同方向上的剖面特征
①当剖面线与构造走向垂直时,只有一个射线平面,其时间剖面有如上特征; ②当剖面线与构造走向不垂直,与向斜走向平行时,通过剖面可能有两个以上的射线平面,则在时间剖面上将出现侧面反射,形成波的重叠或干涉。
③当剖面处于向斜的宽缓部位时,侧反射会减弱。 2、褶曲在等时切片上的标志特征
在不同时刻的水平切片上同一层位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沿着地层倾斜方向移动,对于某一地层的背斜、向斜构造在不同时刻的等时切片上,背斜构造随着时间的增加向外移动,圈闭面积不断扩大;对于向斜构造,在不同时刻水平切片上随着时间的增加,同相轴向内移动,圈闭面积不断减小。
五、综合设计题1题
3D观测系统设计
若工区地势较为平坦,有两煤层2#、5#,最大埋深分别为400、600m,地层最大倾角5度。现用480道Sercel公司408UL地震仪施工,请设计一规则线束状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并计算出观测系统设计参数。 要求:
1、CDP网格5m*10m 2、叠加次数4(横)*6(纵) 3、8线8炮观测系统或者8线10炮
备注:以上均为勘探地震学考试试卷分析部分内容,大家还需要多看课本。 预祝大家考取优异成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