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少年卫生学- 第八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言
一、1. 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对象:0-24岁儿童青少年。研究的重点人群:中小学生群体(7-18岁儿童少年,即儿童期与青春期)
2. 各阶段年龄范围界定
A胎儿期:受精卵-孕40周,孕早期(孕0-13周)、孕中期(孕14-27周,身长 )、孕晚期(孕28周至出生,体重 )
B婴儿期:0-1 岁,身长可增加25cm(为胎儿期的一半),一岁时身高约为75cm(为出生时的1.5倍);体重增加
6kg(为胎儿期的2倍),一岁时体重约为9kg(为出生时的3倍)
C幼儿期:1-3 岁,2岁时身高达成人的一半,体重是出生时4倍 D学龄前期:3-6 岁 E学龄期:6-11/12 岁
F青春期:约 10-19岁,女比男早 1-2 年 G青年期:约 15-24岁
二、儿童少年生物和社会特性
三大特征::①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②接受学校教育的塑造;③明显社会脆弱性和健康易损性。 三、儿童享有的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包括受保护权、参与权) 四、儿少卫生学的学科研究内容
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
2. 儿童少年健康状况及其决定因素 3. 儿童少年卫生服务
4.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技术和方法
五、重要理论:三级预防理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生态健康观、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概述
一、 生长发育概念
1. 生长: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大小、长短、重 量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包含形态生长和化学生长。——量变。
2. 发育:指身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功能上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身”(体格、体力)、“心”(心理、情绪、行为等)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质变。
3.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发育水平占成人水平的 百分比。
生长长期趋势:是指19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全面出现的儿童少年群体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性发育提前、成年身高逐步增长的趋势,是近150年来人类生物学领域最突出的现象。
原因:遗传和环境 主要表现:
①新生儿的体长和体重增加
②儿童平均身高增加,身高停止增加年龄提前,成人身高水平增加 ③性成熟提前(如月经初潮提前) ④其他: 脑重量;第一恒磨牙;骨龄 二、 生长发育指标体系 (一)体格发育指标
体格发育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
1. 纵向测量:3岁前身长、顶臀长、坐高;学龄期有身高、坐高、上/下肢长、手长、足长 2. 横向测量: 包括围度和径长 3. 重量测量:主要是体重 4. 体格发育派生指标 (二)体能发育指标
体能是健康概念的重要延伸,用以全面、准确评价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 1. 生理功能指标:心血管功能、肺功能、肌力发育 2. 运动能力指标: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
3. 体能发育的派生指标:体重肺活量指数、布兰奇心功能指数(B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 (三)心理行为发育指标
1. 认知能力指标: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执行功能 2. 情绪状态指标 3.个性发育指标
4.社会适应能力指标 三、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一) 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 阶段性体现及意义:身心发育分为不同阶段、关键期、发育任务
常见的发展关键期:
① 0-2岁是运动发展的关键期;
② 1岁半-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③ 4-5岁是辨识字词的关键期; ④ 0-4岁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⑤ 6岁前是良好习惯培养期
2. 连续性体现:①生长的轨迹现象指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
②追赶性生长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可分为完全赶上生长和不完全性生长。能否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轨迹,取决于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二) 程序性与时间性的协调
运动能力发育的程序性:
①头尾发展律:在婴幼儿期,粗大运动按抬头、 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发育程序进行。 ②近侧发展律:粗大动作和精细运动遵循,即近躯干的四肢肌肉先发育,手的精细动作后发育。
特点: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
③ 向心律:指形态的发育,童年期和青春期。
特点: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
(三) 不同步性与多样性的平衡
生长模式是指器官、系统的成熟度随年龄而发生变化。斯卡蒙通过发育水平曲线的描述,发现人体器官、系统的生长曲线可分为一般型、淋巴系统型、神经系统性和生殖系统型,称之为斯卡蒙生长模式 1. 一般系统型:包括肌肉、骨骼、主要脏器和血流量等。
特点:两次生长突增(胎-婴儿期和青春期) 。
2. 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器官和反映头颅大小的头围、头径等。
特点:只有一次生长突增,先快后稳,其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胎儿期至6 岁前。
3. 淋巴系统型:胸腺、淋巴结和间质性淋巴组织。
特点:有一次生长突增,有升有降,儿童期生长很快,青春期达到高峰,成年时均为高峰时一半。
4. 生殖系统型:对个体最为重要的系统,最后发展,青春期前几乎呈停滞状态,青春期迅速加快。
5. 子宫型
(四)生长发育的高度可塑性
第三章 儿童少年身体发育
一、儿童少年体格发育
体格发育指人体外部形态、身体比例和体型等方面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一)体格的阶段性变化
1. 第一生长突增期:整个孕期身长平均增长50cm,突增期从孕中期到一岁末;体重在整个胎儿期平均增长3kg,突增期从孕晚期到一岁末。体重增长率高于身高增长率 2. 相对稳定期:身高每年约增长5-7cm,体重增加2-3kg
3. 第二生长突增期: 身高突增高峰 PHV开始年龄(女9-11,男11-13)
突增高峰年身高一年10-14cm,体重8-10kg
4.生长停滞期
身高突增高峰 PHV:个体的身高增长速度达到最大的时期(女:11-13 岁,男:13-15),常作为一种标志青春期各种征象的发育顺序。意义:①补充适当的营养;②保证充足的睡眠;③保证足够的锻炼。 (二)身体比例变化
横向身体比例指标:胸围/身高、肩宽/盆宽、BMI
纵向身体比例指标:身高坐高指数=坐高/身高、下肢长指数I=(身高-坐高)/身高*100%、
下肢长指数II=(身高-坐高)/坐高*100%
身体增长比例:头颅(一倍)、躯干(两倍)、上肢(三倍)、下肢(四倍) (三)体型变化:内胚层体型(肥)、中胚层体型(中等)、外胚层体型(瘦) 二、儿童少年体能发育特点:
(一)不均衡性:心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新生儿130次/分,4-5岁100次/分;
最大吸氧量是个体循环系统氧转运能力的标志,绝对值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青春后期到达最高峰
(二)阶段性:学龄期有4个阶段表现:快速增长(男6-14、女6-12)、慢速增长(男15-18、12-16)、
恢复性增长(女16-18)、稳定阶段(男19-25、女19-22)
(三)不平衡性:肌力发育的不平衡性尤其明显:四肢早于躯干,躯干大肌群早于小肌群 (四)性别特征 三、 儿童少年体力活动作用:①促进心肺和代谢功能②促进肌肉力量发育③提高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 四、 儿童少年体成分发育:包括体脂重(FM)和瘦体重(LBM)
(一) 体脂发育的性别年龄差异:①在儿童期,男女童体脂均出现下降。
②进入青春期,对于女童主要是大量FM 的增加。 ③总的来说 0~20 岁女童体脂含量均高于男童。
(二) 瘦体重发育的性别年龄差异:从生命早期男孩就有更高的瘦体重;儿童期,男孩仍较女孩有
明显较多的瘦体重增长;进入青春期,男孩主要变现为瘦体重增加,10-20 岁增加高达 30kg,女孩仅为男孩一半。
五、 脑发育
胎儿期的最后3个月和婴儿出生后头两年被称作“大脑发育加速期”。
青春期大脑发育的时间顺序:额叶、枕叶的初级感觉运动皮质——小脑——顶枕叶——额叶皮质下中枢——额叶的执行功能、注意控制有关功能区。
海马扩大只发生在女童,杏仁核体积增大只发生在男童。
第四章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
一、 认知能力发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征:以基本感知和动作作为适应世界的主要方式;包括反射练习、动作习惯、有目的的动作、图式的协调、感觉动作、智慧综合六个时期 b前运算阶段(3-7岁)特征: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8-11岁)特征: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 d形式运算阶段(逻辑运算阶段)(12岁-成人)特征:抽象、系统、稳定的逻辑思维,思维有全面性
和深刻性
二、 思维发展过程:直觉行动思维(婴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学龄前期)—
质的变化
—抽象逻辑思维(学龄期)——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青春期) 三、 儿童少年个性及社会化发展
(一)气质:是个体之间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方式,是个体对环境应答过程中伴有情绪表现的行为方式。(个体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明显而稳定的个体特征)
气质类型:托马斯和切斯对婴儿气质的分类 a.平易型(占40%):脾气平和,情绪极为积极,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 b.困难型(占10%):大哭大闹,耐心,促使适应性提高 c.缓慢型(占15%):安静,鼓励尝试,提高适应能力 d.中间型(占30%):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教养意义:教养方式应与儿童气质配合良好。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次飞跃——2-3岁自我命名,第二次飞跃——青春期 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婴幼儿——关键期
学龄前期——准备时期
学龄期——转折时期 青春期——重要阶段
第五章 青春期生长发育
一、青春期发动
(一)青春期概述
1.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年龄区间定为10-20 岁。
WHO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育特点,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 ①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
②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 ③是个体从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 2.青春发育过程,群体儿童少年身心发育特点: ①体格生长加速;
②各内脏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臻成熟; ③内分泌功能活跃;
④生殖系统功能发育成熟;
⑤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 ⑥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