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遗传学-教学大纲(理论+实验New!)(1)
《遗传学》教学大纲
(供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现代生命科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各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遗传学又具有众多的分支学科。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本课程作为普通遗传学,它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牢固掌握遗传学最重要的基本原理,熟悉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了解遗传学的重大理论与技术进展,结合实验课,尽可能让学生熟悉遗传学研究技术与实验装备,为学生毕业后在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
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等,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2版。(理论课) 郭善利等,遗传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10,第2版。(实验课)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包括:1 绪论;2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4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5 连锁遗传分析;6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7 细菌的遗传分析;8 病毒的遗传分析;9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10 核外遗传分析;11 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12 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13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14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20 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
遗传学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24学时。
第一章 绪 论 (2学时)
【掌握】
1. 遗传学概念及其分类、特点等 2.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熟悉】
1. 遗传学的诞生历史及四个发展阶段 【了解】
1. 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学时)
【掌握】
1.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
2.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其意义 3.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熟悉】
1. 低等植物、高等动植物的生活周期 【了解】
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2学时)
【掌握】
1.双螺旋DNA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遗传学上的意义 2.Z-DNA的特点、存在条件与意义 【熟悉】
1. 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及双螺旋模型 【了解】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三个典型实验) 2.超螺旋的特点及检测方法 3.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影响因素等
4.多种分子杂交方法(Northern, Southern, Western)的特点
第四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6学时)
【掌握】
1.孟德尔定律(独立、自由组合)的内容及实质
2.统计学原理在遗传学中的应用(概率的概念、相乘定律、相加定律、组合事件、条件概率、二项分布和二项展开法、统计的标准等)
3.遗传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 4.等位基因与表型之间关系的扩展 5.复等位基因与表型之间关系的扩展 【熟悉】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与修饰的八种不同的关系,并且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了解】
1.孟德尔实验的过程与要点 2.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第五章 连锁遗传分析 (7学时)
【掌握】
1.连锁法则的主要内容
2.交换(率)、重组(率)、并发率、干涉和连锁群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3.基因定位和遗传作图(三点测交)及其分析计算
4.三类性相关遗传(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的特点、典型例子及异同 5.人类的性染色体异常的典型案例(两性畸形;克兰费尔特综合症;特纳氏综合症;XYY综合症;XXX综合症等)及其特点
6.四分子分析法(链孢霉连锁作图的分析) 【熟悉】
1.基因重组和染色体交换的作用(玉米实验和果蝇实验) 2.生物的性别决定机制
3.染色体、基因与环境在生物性别决定中的作用 4.链孢霉的生活史(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了解】
1.基因连锁的发现及相引、相斥的含义
2.外界条件对性别发育的影响(外环境因素;内环境的影响;性反转现象) 3.了解染色体学说直接证据 4.霍尔丹定律及霍尔丹图谱函数
第七章 细菌的遗传分析 (3学时)
【掌握】
1.细菌转化、接合、转导各自的特点及异同 2.细菌接合中F因子的作用与性质
3.F菌、Hfr菌、F′菌三者之间的异同与相互转换 【熟悉】
1.基因和蛋白质符号的书写规则 2.E.coli接合的发现过程 【了解】
1. 共转化
+
第八章 病毒的遗传分析 (2学时)
【掌握】
1.噬菌体的生活史(溶原周期与裂解周期) 2.互补测验和顺反子 【熟悉】
1. 噬菌体染色体的连锁和交换 【了解】
1. 噬菌体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2. 普遍性转导、共转导、特异性转导的含义
第九章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3学时)
【掌握】
1.数量遗传与质量遗传的异同
2.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均值、方差、标准差)的定义与计算
3.遗传力、表型方差、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加性方差、显性方差的概念及其相互的关系
4.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平均显性程度的定义、公式与运算 【熟悉】
1.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学说的主要内容 2.近交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了解】
1.数量遗传学的创立与发展历史 2.人类数量性状的特点 3.相关、回归的统计方法 4.近交系数的计算
第十章 核外遗传分析 (3学时)
【掌握】
1.叶绿体核外遗传的特点与机制 2.线粒体核外遗传的特点与机制 3.酵母小菌落突变的分类与特点 【熟悉】
核外细胞器基因组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 【了解】
1.感染遗传——酵母中的杀伤现象
2.母体影响(以锥实螺螺壳旋转方向的遗传为例) 3.真核细胞中的质粒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第十一章 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 (3学时)
【掌握】
1. 原核转座因子的类型 2. 转座机制
3. 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 【熟悉】
1.玉米中的控制因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