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与名师对话】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30天 专题四 考前高频考点再练 考点5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2019.4
考点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本考点是每年必考内容,本考点内容多,知识面广,跨度大。从考查内容看,多以地质构造图、剖面图、示意图、经纬网图、景观图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貌的成因及板块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布、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的影响;从考查能力看,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考点再练]
(2015·徐州二模)推覆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读“某推覆构造示意图(图甲)”,回答1~2题。
1.图乙中表示飞来峰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 A.f→甲 C.d→丁
B.a→丙 D.e→戊
[解析] 甲图中构成飞来峰的岩层水平分布,层理构造清晰,应为沉积岩。乙图中由沉积物在外力作用(即d)下形成的岩层为丁。故C正确。
[答案] C
2.飞来峰景观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岩层断裂—垂直上升—外力侵蚀—推移上覆
[解析] 其地质过程为受水平挤压作用,导致岩层出现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块位置发生移动,位于另一侧岩层之上。后受外力侵蚀作用,上覆岩层遭受侵蚀,致使上覆岩层不再成为连续的整体岩层,形成推覆构造。A正确。
[答案] A
(2015·福州5月二模)油页岩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以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下图示意油气资源在地层中的分布。完成3~4题。
3.油页岩属于( ) A.岩浆岩 C.侵入岩
B.变质岩 D.沉积岩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油页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 [答案] D
4.传统石油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的( ) A.a处 C.c处
B.b处 D.d处
[解析]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最有可能分布有传统石油。
[答案] A
(2015·辽宁鞍山一模)沙坡是河床中的堆积地貌,一般河流中都可见到。沙坡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沙坡体的移动方向可分为顺行沙坡和逆行沙坡,下图分别为顺行沙坡和逆行沙坡示意图。根据图文信息完成5~6题。
5.关于沙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陡坡朝向河流上游
B.迎水面的一坡较缓 C.水流搬运沙粒在背水坡堆积 D.沙坡不断向下游移动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顺行沙坡的陡坡朝向河流上游,而逆行沙坡的陡坡朝向河流下游,A错误;无论顺行沙坡还是逆行沙坡迎水面均为缓坡,B正确;水流搬运的沙粒顺行沙坡在背水坡堆积而逆行沙坡则不是,C错误;顺行沙坡不断向下游移动而逆行沙坡是向上游移动,D错误。
[答案] B
6.关于逆行沙坡形成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多发生在浅水区 ②水面受床底起伏影响呈波形 ③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沉积 ④水流在背水坡速度加快,冲刷床面 ⑤水流把沙粒搬运到下一个迎水坡堆积
A.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 D.①②④③⑤
[解析] 据材料沙坡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河床上呈波状起伏堆积而成的微地貌。逆行沙坡多发生在浅水区,因水浅,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部分堆积,一部分沙粒搬运到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上堆积下来,促使沙坡缓慢向上游移动。
[答案] D
(2015·海南联考)石环,又叫分选环。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系数大,会首先冻结,水分就向碎石附近迁移,并在碎石周围形成冰。水变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碎石发生位移,这样就产生了粗细物质的分异。久而久之,泥土岩屑集中于中间,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形成所谓的石环。下图示意某地石环,读图,回答7~8题。
7.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
①地形起伏较大 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③有充足的水分 ④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①②
B.①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