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通遗传学习题答案讲解
(5)实际双交换值
其双交换值=(3+5/1098)×100%=0.73%=0.0073
理论 双交换值= 0.193×0.135
符合系数=0.0073/(0.193×0.135)=0.28
这3个基因的排列顺序为:bac; ba间遗传距离为19.3%,ac间遗传距离为13.5%,bc间遗传距离为32.8%。
5.a和b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16%,位于另一染色体上的d和e也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8%。假定ABDE和abde都是纯合体,杂交后的F1又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何? 答:
(1) 画出遗传图谱,
a 16 b
c 8 d
(2) 写出遗传动态式
AB/ab DE/de × ab/ab de/de
根据交换值,可推测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42%AB:8%aB:8%Ab:42%ab)×(46%DE:4%dE:4%De:46%de),故其测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BbDdEe19.32:aaBbDdEe3.68:AabbDdEe3.68:aabbDdEe19.32: AaBbddDEe1.68:aaBbddEe0.32:AabbddEe0.32:aabbddEe1.68: AaBbDdee1.68:aaBbDdee0.32:AabbDdee0.32:aabbDdee1.68: AaBbddee19.32:aaBbddee3.68:Aabbddee3.68:aabbddee19.32。
13.设有两个无角的雌羊和雄羊交配,所生产的雄羊有一半是有角的,但生产的雌羊全是无角的,试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并作出解释。
答:设无角的基因型为AA,有角的为a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XAXa(无角) × XAY(无角) ↓
XAXA(无角) XAY(无角) XAXa(无角) XaY(有角)
从上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看,此种遗传现象属于伴性遗传,控制角的有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当有角基因a出现在雄性个体中时,由于Y染色体上不带其等位基因而出现有角性状
2.玉米植株是第9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失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这可能是Cc缺失杂合体在产生配子时,带有C基因的缺失染色体与正常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其交换值为10%,从而产生带有10%C基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它与带有c基因的雌配子授粉后,其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10.大肠杆菌3个Hfr菌株利用中断交配技术,分别与营养缺陷型F-菌株交配,获得下表结果:
进入时间(min) 供体位点 HfrP4X gal+ thr+ xyl+ lac+ his+ ilu+ arg+ 11 94 73 2 38 77 62 HfrKL98 67 50 29 58 94 33 18 HfrRa-2 70 87 8 79 43 4 19 试利用上述资料建立一个大肠杆菌染色体图,包括以min表示的图距。并标出各Hfr菌株F因子的插入位点及转移方向。
答:根据上表结果可知各基因位点在不同菌株中的排列顺序:
(1)
供体位点 菌株 HfrP4X HfrKL98 HfrRa-2 lac+ arg+ ilu+ gal+ xyl+ xyl+ his+ ilu+ arg+ arg+ thr+ his+ xyl+ lac+ gal+ ilu+ gal+ lac+ thr+ his+ thr+ (3) 画出连锁图
4.为什么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
答: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因为现存的生物都是经历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它们的遗传物质及其控制下的代谢过程,都已经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状态。如果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原有的协调关系不可避免地要遭到破坏或削弱,生物赖于正常生活的代谢关系就会被打乱,从而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一般表现为生育反常,极端的会导致死亡。
4.基于对数量性状遗传本质的理解,叙述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的主要内容。
答:在遗传机制方面,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基因与基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数量基因的表达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比较敏感,基因的作用与环境条件的影响混杂在一起。因此,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的主要内容是:
⑴.数量性状受制于多对微效基因或称多基因的联合效应;
⑵.各对微效基因的效应相等而且是累加的,故又可称是累加基因;
⑶.各对基因对某一性状的效应微小,多基因不能予以个别的辨认,只能按性状的表现作为一个多基因体系进行研究;
⑷.微效基因之间无显隐性关系,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增效、小写字母表示减效作用; ⑸.微效基因对环境敏感,因而数量性状的表现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⑹.微效基因具有多效性,除对数量性状起微效多基因的作用外,对其它性状有时也可能产生一定的修饰作用;
⑺.微效基因和主效基因均处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具有分离、重组、连锁等性质。
1.解释下列名词: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遗传漂变、生殖
隔离、地理隔离、进化树、进化速率、分子进化钟。
孟德尔群体: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交配的结果,孟德尔遗传因子可以各种方式从一代传递给另一代的群体称为孟德尔群体。该群体不是一些个体的简单集合体,而是在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
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基因型频率:任何一个遗传群体都是由它所包含的各种基因型所组成的,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就是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是指一群体内特定基因座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或称基因频率。
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随机遗传漂变,或简称遗传漂变。
生殖隔离:是指防止不同物种的个体相互杂交的环境、行为、机械和生理的障碍。生殖隔离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合子前生殖隔离,能阻止不同群体的成员间交配或产生合子;②.合子后生殖隔离,是降低杂种生活力或生殖力的一种生殖隔离。这两种生殖隔离最终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的目的。
地理隔离:是由于某些地理的阻碍而发生的,例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使许多生物不能自由迁移,相互之间不能自由交配,不同基因间不能彼此交流。
进化树:采用物种之间的最小突变距离构建而成的一种树状结构,可以表示不同物种的进化关系和程度,也称为种系发生树。一般是当不同物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差异进一步以核苷酸的改变来度量时可用最小突变距离表示。
进化速率:进化速率是指在某一段绝对时间内的遗传改变量,一般可用不同物种的蛋白质、DNA和mtRNA等大分子的差异来估算进化速率。
分子进化钟:利用不同物种的蛋白质、DNA和mtRNA等大分子的差异估算出的分子进化速率,进而可以推断不同物种进化分歧的时间。
6.有那些因素影响基因频率?
答:在自然界和栽培条件下,有着许多可以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这些因素都是促使生物发生进化的原因,其中突变和选择是主要的,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有一定的作用。
7.突变和隔离在生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答:基因突变对于群体遗传组成的改变或生物进化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它供给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没有突变,选择即无从发生作用;第二,突变本身就是影响等位基因频率的一种力量。如一对等位基因,当基因A1变为A2时,群体中A1频率就会逐渐减少、A2频率则逐渐增加。假如长期连续发生A1→A2的突变,最后这一群体中A1将完全被A2代替。这就是由于突变而产生的突变压。
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已表明,物种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往往涉及一系列基因的不同以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上的差别。为了保证物种的进化和一定的稳定性,在不同物种或群体之间,往往会有一定的隔离方法。主要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等,可以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之目的,最终形成新的物种,促进生物进化。因此,隔离是巩固由自然选择所累积下来的变异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在物种形成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8.什么叫物种?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几种不同的形成方式?
答: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以及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防止和进化的基本单元。
物种的形成:达尔文在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物种是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以及隔离等因素的作用下,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的,从旧物种中产生新的物种。其中微观进化是指发生在一个种内的进化,宏观进化是指在物种以上水平的进化。因此,生物进化是群体在遗传结构上的变化。 物种的形成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渐变式的,往往先形成亚种,旧的物种需在一个很长时间内逐渐累积变异而演变成为新的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另一种是爆发式,这种方式是在短期内以飞跃形式从一种物种变成另一种物种,不一定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一般也不经过亚种阶段,主要通过染色体的变异或突变以及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在自然界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这是高等植物,特别是种子植物的形成中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