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20150907稿)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20150907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4:47:54

2)耕地平均海拔:指各地形区内大多数耕地所处海拔位置;

3)作物种类:根据当地大宗粮食作物,各地形区内的作物种类可能不止一种,请按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早稻、晚稻、一季稻、谷子、马铃薯、甘薯、花生、大豆、油菜、棉花、甘蔗、青稞等种类分别提供资料; 4)作物日期资料上报前请注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进行校验。

1.5.4 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调查 各省结合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实际,全面梳理各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分等因素,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情况,结合参数体系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拟采取的调整情况,形成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时拟采用的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级赋分和权重规则表(表1.6)。

表1.6 省(区、市)二级区内各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表 二级区名称 指标区名称 分等因素名称 分等因素权重 分等因素分级和赋分标准 1.6 调查监测成果

以省为单位形成分等参数调查监测报告(含表格1.1-1.6),在报告中重点说明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和分等因素指标区的调整情况和调整依据。要在2016-2018年应用拟调整的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和分等因素指标区在全省范围内选择部分分等单元进行试算,提供调整前后耕地等别升降的最高等和平均等状况,确保分等成果在全面更新评价前后有机衔接。

6

第二部分 等别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2.1 目标任务

工作目标: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工作任务:在县域内划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每个等别的耕地上选择监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价,估算县域内耕地质量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

2.2 工作依据

渐变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工作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开展: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2.3 术语和定义

2.3.1 等别渐变耕地

指县域内耕地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影响,质量等别及产能渐变的耕地。

7

2.3.2 耕地等别渐变类型

由于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变化导致耕地等别存在一定变化趋势,每种特定的变化趋势称作耕地等别渐变类型。

2.3.3 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区域,具体是指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

2.3.4 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

决定耕地等别渐变趋势或渐变程度的,起主要作用的分等因素。 2.3.5 监测单元

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选定的各耕地等别在空间上具有代表性的耕地分等单元。

2.4 基本原则

2.4.1 分级监测原则

省(区、市)负责建立全省质量渐变耕地等别监测框架,确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提出县(市、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划定方法、监测单元选择要求等工作,指导县(市、区)日常监测及成果汇总等工作,并负责建立耕地等别渐变监测网络体系;县(市、区)负责在省(区、市)耕地等别渐变监测框架下开展工作,完成对监测单元的观测与评价等工作;国家负责全国耕地等别渐变监测评价成果的汇总、论证。

2.4.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耕地等别年度监测以定量计算为主,对难以定量监测的自然因

8

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

2.4.3 年度渐变监测与年度更新互补原则

年度监测主要是解决质量渐变型耕地的监测评价;年度更新主要是解决工程导致的质量突变型耕地的监测评价,二者都是耕地等别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组织实施中要相互衔接。

2.5 程序与方法

2.5.1 建立省域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

省(区、市)技术指导组,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并结合县级质量渐变耕地等别监测工作的具体实践逐步更新完善。在全国范围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可初步归纳为:逐步干旱型、逐步渍涝型、黑土层变薄型、肥力提升型、肥力衰退型、沙化型、酸化型、盐化碱化型、脱盐脱碱型、水土流失型,各省(区、市)根据情况可以增加类型,并反馈到部土地整治中心技术指导组。

2.5.2 确定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

省(区、市)技术指导组,依据各期耕地等别数据,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资源本底分布情况,揭示区域耕地质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调查等资料,结合省(区、市)内初步建立的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初步确定区域内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供县(市、区)开展工作时参考。各耕地等别渐变类型的主导因素建议如下: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耕地平均海拔:指各地形区内大多数耕地所处海拔位置; 3)作物种类:根据当地大宗粮食作物,各地形区内的作物种类可能不止一种,请按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早稻、晚稻、一季稻、谷子、马铃薯、甘薯、花生、大豆、油菜、棉花、甘蔗、青稞等种类分别提供资料; 4)作物日期资料上报前请注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进行校验。 1.5.4 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调查 各省结合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实际,全面梳理各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分等因素,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情况,结合参数体系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拟采取的调整情况,形成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时拟采用的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级赋分和权重规则表(表1.6)。 表1.6 省(区、市)二级区内各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表 二级区名称 指标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