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寄生虫检验病例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寄生虫检验病例分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5:20:38

3.如果治疗本例病人应选用的药物和疗程? [分析]

1.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损伤,及免疫病理反应。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症状很复杂。临床上根据主要损伤部位可分: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等。如虫体寄生在肺部,X线检查可见游走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等。在皮下可触及移行性包块或结节。

2.卫氏并殖吸虫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症状较复杂。病原学诊断是以痰或粪便中查获虫卵可确诊,但是比较困难,因卫氏并殖吸虫病往往是以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或器官内移行为特征的。故在临床上采用综合判断,其依据:①曾到过流行区或有生食石蟹、蜊蛄的历史;②临床症状不典型,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③X线显示胸膜增厚,肺部有移动性边缘模糊的浸润阴影;④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阳性反应;⑤皮下常可触及游走性、无痛性包块或结节。

3.并殖吸虫病病人常用治疗药物有:①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等优点,一般总剂量为150mg/kg,分2日口服;②硫双二氯酸(别丁),主要作用于虫体生殖器官。剂量为50mg/kg/天,分3次口服,隔日给药,10~20天为一疗程。

病例九

患者:张×,男,22岁,系广西来武汉读书的大学生,近一年来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疲乏而入院。自称来校读书以前在广西曾发现

病例分析(第13页,共22页)

有几次出现轻度黄疸症状,并有上腹部不适,尿的颜色变深,感到疲乏,头晕等。近年来发作次数较多,无饮酒史。检查:心肺正常,巩膜有轻度黄染,肝大在肋下2cm,有轻度触痛,脾未触及。无腹水及四肢水肿。胸部X线检查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1800/mm3,N 56%,L 1g%,E25%,B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肝功能检查正常;粪便检查有华支睾吸虫卵。追问病史:患者来自流行区,家乡有吃鱼生粥的习惯。最后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

1.在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时如何进行A型肝炎,B型肝炎,酒精中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2.本例病人被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时重要依据是什么? 3.治疗本例病人首选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1.在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的鉴别诊断:①A型肝炎不会引起肝炎性黄疸的反复发作。②B型肝炎虽有可能,但此病人是一种发展很缓慢的疾病,血检时B型肝炎表面抗原是阴性。③病人无饮酒史,可完全否定酒精中毒性肝炎的可能性。

2.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重要依据:患者来自流行区,家乡有吃生鱼的习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对诊断的有力启示,在粪便中查出了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依据。检查方法有粪便直接涂片法,易于漏检,多采用各种集卵法,必要时用,十二指肠引流液进行离心沉淀检查。

3.本病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为首选药物,最适剂量为20~50mg/kg,每日2次,2 日治愈率达95%以上。

病例分析(第14页,共22页)

病例十

史××,女,52岁,河南藉,现居贵州安顺。1978年12月22日入院。右乳房包块已3个月,无红肿热痛,有时稍痒,检查: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包块,大小约3cm3,硬、界限不清,压痛不明显,腋窝淋巴结未肿大,疑诊为“乳腺癌”。1978年12月28日于硬膜外麻醉下拟先经快速石腊切片证实再行乳腺癌根治术,当活检时见一白色虫体长约10cm,宽0.4cm自包块附近蜿蜒而出。鉴定为裂头蚴,病理诊断为“寄生虫性肉芽肿”。追问病史中发现,患者7年前按民间方法吞食生青蛙治疗关节炎,曾数次吞食活蛙,每次7只。近五年来背、腰、腹、颈等处常有转移不定的硬结,有时拌搔痒。 1.本病为何被误诊为乳腺癌? 2.本病是怎样感染的?

3.本病的主要预防方法是什么? [分析]

1.入院时仅发现了乳房包块,忽略了裂头蚴病典型的游走性皮下包块,以致误诊为乳腺癌。

2.在手术发现虫体后,追问病史时才发现。患者是于7年前按民间方法吞食生青蛙治疗关节炎而获得感染。

3.预防本病主要是不喝生水和不吃生蛙,也不用蛙、蛇肉等敷贴疮痔。

病例十一

林某,女,26岁,因在粪便中发现有白色节片而来就诊。

病例分析(第15页,共22页)

病人身体健康,二年前顺产一健康男孩,她否认有任何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症。在饮食中喜爱食猪肉和牛肉。自从发现粪便中有白色节片排出后,常感到厌食、恶心和腹部痉挛,偶而有饥痛感觉前来就诊。

体检正常。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尿常规化验均为正常。粪便检查发现有带绦虫卵。患者带来的一孕节经注射墨汁检查,子宫分支是10~12支。

1.你认为该患者可能患哪种带绦虫病?为什么? 2.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应注意防止什么并发症? [分析]

1.该患者得的猪带绦虫病。因为孕节经注射墨汁检查后,发现孕节内子宫分支数10~12支。若是牛带绦虫的孕节内子宫分支数,则是15~30支。

2.该患者身体健康,就诊前只发现一些轻微的消化道症状,而且体检均为正常,因此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必须尽快用药(常用药药为槟榔南瓜子合剂)驱除虫体,以免通过自体内、外感染而并发囊尾蚴病。

病例十二

内蒙某地,姐姐家饲养了几口猪,过春节时,姐姐家宰了一口大肥猪,切成大块炖肉,请其妹妹来分享。妹妹在吃大块肉时,感到味道不正,勉强地将大块肉吞咽下去。二年后,妹妹时常感腹痛,恶心,体重减轻,并伴有头痛,自已摸及额部和头顶上有小包块,来北京就诊,确诊为脑囊虫病。

病例分析(第16页,共22页)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如果治疗本例病人应选用的药物和疗程? [分析] 1.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损伤,及免疫病理反应。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症状很复杂。临床上根据主要损伤部位可分: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等。如虫体寄生在肺部,X线检查可见游走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等。在皮下可触及移行性包块或结节。 2.卫氏并殖吸虫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症状较复杂。病原学诊断是以痰或粪便中查获虫卵可确诊,但是比较困难,因卫氏并殖吸虫病往往是以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或器官内移行为特征的。故在临床上采用综合判断,其依据:①曾到过流行区或有生食石蟹、蜊蛄的历史;②临床症状不典型,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③X线显示胸膜增厚,肺部有移动性边缘模糊的浸润阴影;④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阳性反应;⑤皮下常可触及游走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