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白居易 - 长恨歌
白居易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的创作是在马嵬事变50年后的公元806年,时白居易35岁,任周至县尉,当时白居易和他的两个文学朋友王质夫和陈鸿一起游览仙游寺,几个人站在高坡上,遥望红尘滚滚中的马嵬方向,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不禁感慨万千。王质夫对白居易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意思是请大手笔白居易将玄宗与贵妃的事写出来,不然这件事情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化,而“不闻于世”。
白居易慨然允之,写作中的白居易其实正与周至一位同僚的妹妹谈恋爱,在爱情浸泡中的白居易写《长恨歌》自然动情。 有《白居易年谱简谱 》为证:
元和二年丁亥(807)
白居易三十六岁。由周至尉调充京兆府考官,试毕,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五日,由集贤院召试制书等五道,授翰林学士。娶杨虞卿从妹为妻。有《试进士策问五道》、《奉勅试制书诏批答诗等五首》、《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元稹之母)墓志铭》及《观刈麦》、《京兆府新栽莲》、《戏题新栽蔷薇》、《宿杨家》、《醉中留别杨六(汝士)兄弟》、《醉中归周至》、《寄题
周至厅前双松》、《再因公事到骆口驿》、《曲江早秋》诸诗。《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约作于本年。弟行简中进士第。 这一年,白居易已经成为了翰林学士,和杨氏女结婚。可以想见,在前一年,即806年,35岁的白居易正在恋爱。 再来看白居易这一年写的一首诗---《戏题新栽蔷薇》 移根异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 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作夫人
这大约是婚前之作。不难想象,此时的他是很寂寞的,从野外挖来一束蔷薇,种在府衙南墙根下边,幻想着蔷薇花变作夫人! 为什么恋爱中的白居易又如此寂寞? 原来,白居易一直就是一个失恋青年!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河南新郑)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以后,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女亘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这年到白居易19岁、湘灵大约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不然不会觉得湘灵的美丽胜天仙,湘灵的嗓音如鹦鹉! 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不少怀念湘灵的诗。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贞元十五年已卯(799) 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的《生离别》诉说了自己的苦衷: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