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学习小组时注重优差搭配,特别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最终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总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学困生:通过科学的复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中等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优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科学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欣赏自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复习内容及重难点:
本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复习重难点:
1、通过对凤仙花的学习,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2、通过对蚕的学习,知道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及不同生长过程的特点,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长过程(包括人)。
3、学习温度并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之间互相转化的关系。
4、学习磁铁,掌握磁铁的性质。会用磁铁制作指南针。 复习要点:
1、认真复习《课堂作业本》,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课本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4、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7、植物的(根)能吸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13、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4、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复习题 1、蚕是一生要经过多次变化的(昆虫)。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蚕卵是(黑紫)色的,(圆)形。
3、蚕宝宝爱吃(桑叶),它一出卵,我们就要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4、养蚕的时候,我们要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
5、在养蚕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并记录蚕的每个阶段的生长变化。记录可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 6、蚁蚕吃的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7、要让蚕宝宝吃饱吃好,喂养的桑叶一定要(新鲜)并保持(干燥)。 8、要把蚕宝宝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9、发现病蚕,应及时(拿走),以防互相传染。
10、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 洒些水 )。
11、蚕的外形是圆筒形,分( 头 )( 胸 )、( 腹 )三部分。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 气门 )。
12、蚕生长到一定得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3、蚕不吃东西,身体发黄发亮是因为( 蚕要吐丝了 )。吐丝前,为它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它在那里结茧。
14、蚕从蚕卵里出来后,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六次)蜕皮,其中在蚕蚁时(四次)蜕皮,在茧里(两次)蜕皮。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蚕的一生要经历( 蚕卵 — 蚕 — 蛹 — 蚕蛾 )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蚕是蚕的生命周期的( 幼虫 ),蚕蛾是蚕的( 成虫 )。蚕的一生要经历( 卵 ) ( 幼虫 ) ( 蛹 ) ( 成虫 )四种形态。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一只雌蛾大约产( 400粒~500粒 )卵。
15、蚕蛾分(雌蛾)和(雄蛾),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飞快。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繁殖后代后死亡。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 — 生长发育 — 繁殖 — 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6、(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 )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织布。
17、蚕蛾是昆虫吗?(是)原因: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8、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变态)。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 所经历的阶段 )不一定相同,( 周期长短 )也不一定相同。 19、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的因素:( 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 )等。 20、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有生命周期。人和动物寿命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21、变态的动物有(蜻蜓、蝴蝶、蚕、蝗虫、苍蝇、蚊子)等昆虫,还有(青蛙、蟾蜍、娃娃鱼)等两栖动物。不变态的动物有(人、牛、羊、鸡、壁虎、鱼、大象)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