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思路系列知识
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内容更加凝练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
?东西臵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 兼及?臵松柏?和?种梧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 兼及?明月?和?关?。
双关
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如韦庄的《忆昔》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用典
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雍陶《题君山》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诗人巧用典故,把倒映湖中的君山比作舜的妃子梳洗时青黛色的螺髻,形象生动而又贴切。 明用典故
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暗用典故
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反用典故
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
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倒装
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辛弃疾《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最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
9
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其它表现手法
1、赋、比、兴(创作方法)
2、寄托、讽喻、联想、想象、铺陈、含蓄、象征、化用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
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化用
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 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
风格与语言
不同诗人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永、李清照:婉约 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白:清新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王维:恬淡优美 陶渊明:淡远闲静 李贺:雄浑奇特 王昌龄:雄壮豪迈 曹操:豪放磅礴 白居易:通俗鲜明
不同类型的诗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10
咏史诗:雄浑壮阔 雄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高远壮丽。
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旷达
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
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朴素自然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清新明丽
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绚丽飘逸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豪迈雄奇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豪迈奔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1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悲壮慷慨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婉约细腻
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含蓄委婉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幽默讽刺
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