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写作
第一章 绪论
1写作的完整过程
从自身来看,包括四个环节:采撷 构思 表达 修改 与社会的关系看,分三个环节:前写作(素材积累)(显)写作(自我实现)后写作(与读者互动)
2写作互动的特点:人文性 综合性 个体性 创造性 实践性
3写作的内涵:广义:关于普通文体的基础性写作;狭义:通常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创作
4写作的价值:电脑写作;写作可以超越个体的生命的局限,实现生命的延续,精神的流传;增强记忆、检验思维、促进思维深化。
5现代科技对写作的影响:工具的变革引起写作主题观念的变化A增强了汉语写作融入了世界文化大潮流的信息B有助于形成开放交流的写作观;技术优势为写作带来了便利—存储资料、检索和下载资料、编辑排版;新型写作方式的影响主题的写作习惯;消极:沉湎与虚拟世界,忽略读书与阅世;技术手段的便利导致写作修改的缺失;抄袭的滋生冲击写作规范和道德。
第二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1写作主题发生写作行为的原因: 缘情而作 因事而作 受命而作
2成为出色的写作者:思想理论,知识结构,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 审美能力等 3影响写作主体的因素:情感与情绪 责任与道义 素质与人格 经验与体验
4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在聚材中的主宰作用—写什么 在构思中的主宰作用 在表达、修改中的主宰作用
5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 第三章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1写作客体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A写作客体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主体(即写作主体)的观照对象B写作客体还必须是写作主体的描述对象
2客体的属性:客观性 对象性 动态性 历史性
3课题类型的多样化A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基础上,结合写作活动的特殊性,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对象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象化的精神产品;对象化的作者本身B划分:形象化客体好抽象画客体、实在客体和虚拟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4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触发写作的动机;规定取材的质量;激活写作运思;检验写作成品
5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写作客体是写作系统的基础要素;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写作传播的信息源
6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身于客体中,或把自己当做客体,用客观的规律来约束、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再次基础上选择出可写入文章的、完整的生活现象。具体内容包括:A写作主体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或思维活动作为对象来认知,使之获得客体的属性B主体将自身融入客体中,使之成为写作客体的组成部分,在观照的同时观照自身。规定性(即写作主体在认知写作客体是应遵从的原则):主体对象化是写作主体对客体规律的顺应;将自我当做客体,即将自己的主观精神世界作为对象来认识,需要从深入挖掘和扑捉自己的感受入手;除了自身的融入还要处理好自我与外物的关系,把握好二者的度
7语境即语言环境,包括语言因素,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广义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
8素材在创作或写作前通过观察、体验、感受等手段从生活中摄取尚未加工或提炼的原始材料
9写作素材指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到的未经过加工的感性分散的原始材料,写进作品中的材料,是为了写作的需要而搜集的一系列的事实和事理,诸如人物、事件、数据……
10题材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对象,也泛指经过作者分析加工提炼所筛选出的可以在文章中用以表达主题、构成文章内容的材料
11资料是撰写学术论文或其他论说文所需要的书面材料,如档案、原始文件、会议记录……
12课题是指要研究、解释的问题
13议题指议论性文章中的主题
14聚材指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聚材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地采集(观察调查阅读检索)和无意识的存储。分类——把众多零散的材料按一定的标准或材料间的系统联系进行划分。归类——把某一材料归入事先划定好的类别中
15选材指从写作客体都写作题材。选材的依据:写作对象与选材的关系——写作对象与客体的关系,写作对象的限定性与写作题材的可塑性间的关系;写作目的与选材的关系——写作目的与文章体式的关系,写作目的与题材的对应关系;文章体式与选材的关系——把握好材料的范围,把握好材料的具体形态和性质;读者需求与选材的关系。写作题材的形成:根据客体的属性,确定题材的大范围;按照写作的目的确立题材的支撑点;遵从问题规定,明确题材的聚焦点;考虑读者的需求,寻找题材的共鸣点。
16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处理好在线与涉世的关系;处理好界面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处理好材料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处理好信息的无限与材料的有限的关系 第四章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1受体指写作活动作为活动的接受对象,也就是读者
2受体意识的表现:传输有意的知识和信息——直接传授知识间接传授知识、趣味;向受体发出指令,施加影响;以高尚的写作陶冶受体情操
3写作受体的作用:是写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是文章价值的实现者;文章的再生产者
4读者意识指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预先设想的读者意识,就是读者意识。指作者及时把握读者对读物的需求、接受心理、能力及务实或审美趋向等并将其纳入写作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态
5受体的心理特征:求知收益心理,猎奇探秘心理,平等对话心理,介入互动心理 6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A媒介传播方式改变着受体与写作活动的关系:变化——追求零距离,追求超前介入;追求可读性B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阅读反馈的影响——专业化和非专业化影响;年龄与性别意识的影响;职业与文化差异的影响
7受体的可接受性原则指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并获得最佳效应。对写作主体的产生的影响作用:要使受体乐于接受,写作主体提供的文章作品必须切合手提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或求知,或娱乐,或猎奇,或对话,要合乎手提的口味。而要使受体能够接受并获得最佳效应,写作主体提供的文章作品必须通俗易懂,寓教于乐。
第五章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
1文章体式是指写作实践中反复出现的、被遵从或恪守的文章类型,是文章的体制、结构和格式者三方面的总体要求的概括。
2表达方式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维的基本手段,它是由写作目的所决定的。 3任何文体的撰写和制作都涉及文章的体制、结构和格式
A体制是对某一具有共同特征的文章的名称、体裁、要素、格局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如日记体、书信体、诗歌体、散文体、广告体……
B结构指文章的各部分按照一定的组合关系而成的序列形式。指对文章的谋篇布局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涉及文章正文各部分的组合及层次段落的安排问题。结构的形式:开头主体结尾。结构的基本要求:形式匀称 衔接紧密 节奏鲜明
C格式是对相关问题的撰写、制作、编辑、印刷、出版等方面的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规范和标准。
4文章体式的特点:规范性 流动性和综合性
5文章体式的意义与作用:文章以体式为先A依体制确定形态特征B依体制确定内容构成要素;循规范规矩而为之A依模式确定要素组成形式B依模式确定结构类型——连贯递进总分并列对比式;立范运横明体要
6表达方式:叙述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依附其他四个)
叙述:要素:时间地点涉及对象事件原因结果;人称:第一和第三人称;类型:详叙略叙
描写:类型“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生理反应描写;要求:确定视点 把握特征 言之有序
说明:要素:说明中心材料方法;要求:选准角度,突出重点 区分种属,显示差异 把握关系 ,言之有序
议论:要素:论题论点论据论证;类型:立论驳论
抒情:间接和直接
7修辞和语体: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语体:科学法律事务文艺政论新闻网络语体 第六章写作过程
观察是一种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有意的、主动地和系统的知觉活动,相当与持续性的有意注意。类别:实用科学艺术日常生活中的准科学亚艺术观察
调查是一种通过向他人了解情况来获得写作素材的采集方法。分为普遍典型抽样个案 阅读指依靠读书读报浏览杂志检索光盘和网络资源来获得写作素材的聚材方式 回忆是特定情境的复原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意像的过程,三要素:表象重组新意像 整合是指对写作材料的分析综合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选材对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搜集材料应在确立主题之前,但选用材料却应在立意之后 构思即梳理思路构建框架并策划可操作的程序
赋形在心理上为意态文勾画具体形态,对写作格式、结果、语言以至每个细节做出大致的安排。
表达将构思成果书面化外观化
修改对文稿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加工、调整和修订 散文分为叙事言情和明理散文
散文的特征:对象的广泛性;自我的写真性;表达的自由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