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崂山导游词
直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典型风格,这在国内的各宗教建筑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太清宫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140多所建筑,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为青石灰瓦,古朴无华,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
8、太清宫牌坊
太清宫牌坊,高8米,宽16米,白色花岗岩架构,四柱三门式。由底座、立柱、额枋和字板四部分组成,造型别致,庄重大气,自下而上分别雕有“事事如意”、“福禄寿”、“鹤鹿同春”、“十二生肖” 、“龙形”等雕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其中牌坊的龙共有101条,象征着崂山太清宫在山东众多道家庙宇百里挑一;另外在牌坊的侧面用浮雕雕着蝙蝠、金钱和“寿”字,就是民间常说的“福禄寿喜”。
9、银杏树
三官殿门前两侧各有一颗高大繁茂的银杏树。在各地宫观庙寺中,银杏树广泛种植,并不稀奇。这也是我国宗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来银杏树生长速度慢,是长寿、避邪的象征;二来因为这种树性能比较特殊,尤其是它的汁液有一定的杀虫作用,一般不易受到病虫伤害,佛、道两家都把不杀生作为戒律,无需为了除虫而触犯戒律,因此栽植银杏树是情理之中。实际上,银杏树属古老裸子植物。早在2亿多年前的二迭纪就已存在。到1亿4千万年中生代,银杏树的生长达到极盛时期。到200万年的第四纪,先后出现第四纪冰期,一些植物被灭绝,银杏树只在个别地区保存下来,故被称为“活化石”,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
三官殿门前的这两株银杏很有特色。一是种植年代较久,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为太清宫道士刘若拙敕建道场、重修太清宫时所栽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仍枝繁叶茂;二是通常情况下银杏树雌雄异株配对,只有雌性树开花结果,而这两株却都是雄性树,这大概是出于全真教不娶妻室、出家修真的考虑吧。
10、耐 冬
三官殿的庭院内有两棵“耐冬”树。耐冬又叫山茶,花期从每年的12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长达半年的时间。因盛开时正值隆冬季节,却能迎风怒放,所以称为“耐冬”。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之一。
右边这棵耐冬高近7米,粗约60厘米,树龄600多年,传说是明朝道士张三丰从长门岩岛上移植过来的。国内植物学家对这棵山茶评价极高,认为它是国内最大的山茶树之一,属于国家级古树名木。这棵耐冬开的是单瓣红花,每当花开时,每朵花都贴到了叶面,好像在树上落下一层厚厚的“红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来到太清宫,恰好看到这棵耐冬花红似火,热烈而庄重,经过构思写就了《聊斋志异》“香玉篇”,这棵耐冬即是“绛雪”的化身,“绛雪”就是红色的雪;上清宫中花朵硕大,灿烂似锦的白牡丹,成为“香玉”的化身。《聊斋志异》流传于世,大大提高了这棵耐冬的知名度。
左边的这棵耐冬,开的是重瓣白花,树龄也有400多年了。每到花开之时,院子里红色茶花与重瓣素白的茶花相映生辉、争奇斗艳,实为太清宫隆冬季节的一大奇观。
11、黄杨树
走出三官殿院西门,首先看到的是黄杨树。有句谚语称:“鸟中之王是凤凰,木中之王是黄杨”足见黄杨树的珍贵。这棵高大、枝叶繁茂的黄杨树,又名“小叶黄杨”,高8米多,据有关专家测算,树龄有七八百年,属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
黄杨树的特点是生长很慢,木质坚硬细腻,是雕刻艺术品的上等材料。1979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崂山太清宫时,曾指着这棵黄杨树说:“这种木头可以刻图章”,并在树下摄影留念,留下了一代伟人的历史瞬间。
12、龙头榆
经过黄杨树,可以看到一棵形状奇特的老榆树,又称“糙叶树”,属榆科,树高19米,树冠东西25米多、南北约35米,树阴遮盖面积近一亩多。此树长势健旺,葱郁茂盛,因树干盘曲很像龙头,又称为“龙头榆”。
据传这棵榆树为唐昭宗天佑元年(904)进士出身的一代名道李哲玄来崂山太清宫清修时亲手栽植,因此又称“唐榆”,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此树堪称是崂山名树中的珍品。
13、桧柏
三皇殿中的这棵古柏传说是太清宫开山始祖、汉代人张廉夫所栽植,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因植于汉代,所以人称“汉柏”。这棵神奇的古柏历经沧桑,是太清宫无言的见证。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株古柏从树干上又长出两棵不同类别的树:一株是树腰部东南面的“五倍子树”;一株是西北侧沿着树干攀缘而上直达树梢的凌霄,形成了极为奇特的“三木一体”现象。这一奇特现象一奇含四奇:第一奇是三种不同树种共同生长在一起,柏树是乔木,凌霄是木藤,盐肤木是灌木;第二奇是阔叶树与针叶树共存,柏树为针叶,其它两种为阔叶;第三奇是开花的与不开花的共荣,柏树不开花,其它两种都开花,而且凌霄开花非常艳丽,似乎柏树在借花献佛;第四奇是落叶的与不落叶的连体,柏树为长青树,其它两种为落叶树。这种罕见的奇异佳景并不是人工所为,也不是神话传说的变术,而是大自然的造化。据分析,很可能是鸟禽或风力带来了树种,由于条件适宜,便在柏树上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14、三官殿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供奉三官,主要是因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殿正面主殿属单檐硬山式砖石结构殿堂,顶面覆盖黑色板瓦和简瓦;匾额为木雕篆书体,长方形,为标准的宋代建筑风格。殿内供奉“三官”神像,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实际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3位部落首领尧、舜、禹的化身。传说尧生有八彩眉毛,因敬天爱民,上应天象,天下风调雨顺,被后人尊为天官;舜长有双瞳孔的眼睛,因当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而被尊为地官;禹因治理水患而被尊为水官,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主殿东西两壁是“雷神”和“真武”二神的画像。院内左右厢房原是道士们居住的地方。
15、三清殿
三清殿,是道教供奉主神“三清”的殿堂,为太清宫三大殿中的主殿。三清殿是座长方形庭院,由一座正殿和两座偏殿组成。正殿为砖石结构的硬山式建筑,正殿门的两侧各有一株桂花,东侧是金桂,西侧是银桂(四季桂)。
三清殿正殿供奉的是三清真神。居中是玉清,为元始天尊,手持圆珠,象征洪元;东为上清,是灵宝天尊,怀抱如意,象征混元;西为太清,为道德天尊,手持宝扇,象征太初。
在三清殿外侧,供奉的神像是镇坛王灵官,他红脸膛,三只眼,三目怒视,虬须四张,披甲带盔,手持钢鞭火轮。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纠察神,相当于佛教护法神韦驮的地位。
东配殿供奉的是“东华帝君”,在神话传说中它是天上阳神的总管。西配殿供奉的是西王母,神话传说她是天上阴神的总管,居住在昆嵛山的瑶池,民间称她为王母娘娘,西王母是她的官称。
16、关岳祠
关岳祠内供奉的是三国名将关羽和宋代名将岳飞。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崇尚“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道教殿堂为什么供奉关、岳二将?关、岳两人本是相隔几个朝代的人
物,又为何同庙供奉?原因有两个:一是道教本是我国汉代产生的宗教,是中华民族文化孕育的宗教,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道教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必然要吸取一些高尚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崇尚“忠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而关羽和岳飞自古以来就是民间优秀的“忠义”代表。二是道家认为“道”是无所不包的,神也是如此,包括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上的万物,人间的圣贤豪杰,都能成为神,关羽和岳飞都是一代豪杰,把他们奉为神,尊崇“忠义”也无可非议。所以关岳祠也称“忠义祠”。
17、三皇殿
三皇殿始建于唐代,由正殿和东西两个偏殿组成。唐代以前,太清宫只有“三官”、“三清”两座殿院。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河南道士李哲玄从四川罗浮山来到崂山太清宫,看到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雅,但又感觉整个宫区布局不尽合理,便按九宫八卦方位,筹资修建了这座殿堂,供奉“三皇”,原称“三皇庵”。李哲玄精于园林设计,亲自带领道众重修道路,栽植花木,修整泉池,使太清宫更符合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三皇殿正殿供奉天皇、地皇和人皇。“三皇”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三位领 袖——伏羲、神农、轩辕。手持太极图的是天皇伏羲;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手握护板的是人皇轩辕氏。供奉“三皇”,是道教思想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纪念“三皇”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理所当然。
三皇殿正殿两侧供奉的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十大神医”。他们当中有创始诊病四法的扁鹊,有发明麻沸散、创立健身五禽戏的华佗,有著作《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有被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有编写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总之,三皇殿内供奉的都是对我国和人类做出过非凡贡献的历史人物。
18、明霞洞
走出索道终点,还要步行一段时间才能到达明霞洞。明霞洞由巨石迭架而成,洞额镌刻丘处机题写的“明霞洞,金大安三年” (1211)。“霞朱半天”四字,也有人念作“天半朱霞”,意思都是指朝霞映红了半边天。
殿前两株山茶树龄都在400年以上。殿院西侧这株紫薇树龄有600余年。在原观音殿院内的五株小叶黄杨树龄都在700年以上,虽说算不上崂山最古老的黄杨,但五株一起,长势茂盛,确属独一无二。此外,圆柏、流苏等名木,争奇竞秀,把这座道教殿宇装扮得高雅华贵,给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
千百年来,宫中道士吃水主要依靠不易察觉的三口水泉。这三口水泉分上、中、下三泉。其中位于神龛下面的上泉最为著名,被道士们称为“玉液泉”。这口水泉,泉水终年不涸,水质清冽甘醇,是道士们敬茶待客的上品水。
19、上清宫
上清宫,又称“上宫”,始建于宋代。门前的这棵参天银杏树,树高26米,胸径1.52米,是崂山银杏树中最粗壮的一棵。这株大树很奇特的现象是,主干的周围长满了子株,其中最粗的胸径已达40厘米。这么多子株围绕着粗壮的主干,就像众多的儿孙围在一位老人身边一样。据说这棵树是刘若拙真人修建上清宫时亲手栽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
上清宫主殿是玉皇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东配殿供奉的是“三清”真神。西配殿供奉的是“北七真”,即王重阳的七位弟子。
20、龙潭瀑
龙潭瀑又称“玉龙瀑”,瀑水源自崂山南麓的八条溪流,这八条溪流汇成八水河。河水自上而下在此形成一股激流,又从高约30米的悬崖陡壁奔腾而下,形成了瀑布。由于崖高水急,瀑水凌空飞泻,宛如一条白龙从云端腾起,落入潭中,瀑击潭水,声若龙吟,气势雄伟
壮观,故称为“龙潭瀑”。
21、仰口风景游览区
仰口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北部,背依奇峰仙山,面朝碧波荡漾的黄海,风光特色以仙山寺院、海湾沙滩为主。嵯峨的山峰自海边拔地而起,象形山石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荟萃,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有“仙山胜境”、“洞天福地”的美誉,又以休闲、避暑、度假、娱乐胜地而闻名天下。
22、寿字峰
寿字峰因偌大的石壁上刻满大大小小的“寿”字,而被称为“寿字峰”。中国人对寿的追求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从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到唐玄宗派孙昙来崂山采药炼丹,再到崂山一代代道人修道养生,直至今天人们祝福长辈健康长寿,足见追求长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寿字峰上镌刻了我国古今近百名书法大家用不同字体书写的“寿”字,有隶、篆、行、草、楷等多种字体,在偌大的岩壁上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百寿图,也是“寿”字的书法展览。
最大的 “寿”字,高20余米,宽16米,寓意为“高寿、长寿、大寿、万寿”。不少游人来到这里都喜欢以“寿”字作背景,照相留念,并祈祷与“长寿”相伴。
23、狮子峰
与绵羊石相邻的一座山峰,犹如一只强悍威猛的雄狮傲视苍海,因而被称为“狮子峰”。狮子峰背山面海,凛然云表。
狮子峰是观海上日出的理想之地,历来是文人墨客挥毫抒意的地方。拂晓前,遥望东方的海面,海天相连处,渐渐泛起了鱼肚白,周围的景物渐渐从黑暗中冒出了模糊的轮廓。随着时光的推移,白光越来越亮,逐渐由橘黄色、玫瑰紫色变成了丹红色??突然间,海面上露出了半轮火球,一点点上升,一点点扩大。太阳升出海面后,海面万点金光随着波浪不停地闪耀跳动。回头看,上苑山被染成了红色,群山层峦也都披上了绚丽的霞装,景象极为壮美。这一景观被称为“狮峰宾日”。
如果清晨赶上云雾未开、白云缭绕,站在远处看狮子峰,则是另一番奇妙景象:云块飘逸在狮子峰山腰间,阵阵海风吹来,云块似流水行云、如波涛汹涌。再看那狮子,在波浪翻滚的云海中,像在奋爪欲跃,巨口洞开,吞云吐雾,仰天长啸。这一景观被称为“狮岭横云”,是崂山名景之一。
24、华表峰
华表峰,海拔350米,由横向岩石层迭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幢高楼直插碧空,因而被称为“华楼峰”。因在连绵的九山之中异石突起,形状像华表,也被称为“华表峰”。
民间传说,当年八仙过海经过此地时,被这里的景观所吸引,便登上华楼峰,在此休憩游览。所以不少文人雅士也称此地为“聚仙台”。又传说何仙姑曾在“楼”上梳洗打扮过,当地人更喜欢称之为“梳洗楼”。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峰,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名人墨客咏诗题词。
由于华表峰造型奇特、风景秀丽、古迹荟萃,被誉为崂山名景之一——“华楼叠石”据专家考证,华楼叠石与周围岩石虽同属花岗岩,但组成成分不一样,周围岩石呈红色,石英成分少,硬度一般;华楼峰的花岗岩色浅,石英成分多,结构细密坚硬,因此推测它是在崂山花岗岩形成后,沿着节理缝隙成脉状侵入而形成。由于形成时间晚,石英成分多,石质坚硬,所以在周围岩石被剥蚀后,仍能傲然挺立。随着周围岩石被风化侵蚀降低,它的相对高度还会增加。
25、觅天洞
乘索道上行到上站(终点站),沿着石阶路上山,即可到达高山奇洞——觅天洞。洞口附近山岩壁立、天地狭窄。游览这个奇洞,必须从下向上攀登,去寻觅广阔的天宇,因此取名“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