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题报告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纲 降119%。ChristianEwer(2002)的实证分析得到结论:进入90年代以后,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显著增强,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有重要的影响。
Cassola,Morana(2004)实证分析了欧元区内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研究表明股票价格渠道在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股票价格含有对货币政策执行有利的信息。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有强烈的影响,而且对通货膨胀有长期的影响。同时他们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未必能很好的控制或避免股票市场的波动。
Levon Goukasian&L. Keith Whitney(2008) 分析了股市对联邦货币政策的反应。专门的研究了股市对联邦FOMC发布的货币政策的反应。发现联邦的货币政策不能马上充分的在资产价格上得到体现,在消息宣布的第二天市场指数会出现一个统计上显著的异常回报。研究者用联邦基金期货市场的数据来衡量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市场对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化做出反应。同时发现在FOMC发布的货币政策的第二天,会出现显著地异常的市场回报。并且基于实证的结果,这些回报是可预测的。
Martin T. Bohlw, Pierre L. Siklosz andDavid Sondermannw(2008)补充了股市对货币政策反应的以往理论。分析了欧洲股市收益对欧洲央行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的反应。股市收益与利率之间的内生性也考虑在内。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货币政策冲击,研究发现在未预期到的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和股市收益之间存在着一个消极的显著的关系。更重要的,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会被充分的预测,暗示了中央银行很好的传导了它的货币政策。
Nikiforos T. Laopodis(2009) 用VAR模型验证了1970-2004年间联邦基金利率与股市之间的动态联系。我们发现相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90年代联邦的行为与市场反应之间出现了脱节。进一步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相对于牛市,熊市的这种非对称性更为明显。总体,实证结果显示前三十年间货币政策与股市反应之间存在着一致的动态关系。
Don Bredin, Stuart Hyde,Dirk Nitzsche and Gerard.O.Reilly (2009) 考察了股市对英国日本国际的货币政策的反应。特别的,我们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预期到或未预期到的利率政策对英国欧盟区总的和部门的股市收益的影响。(未)预期到的利率政策变化的分解是基于未来市场。研究结果表明,英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英国和欧盟的总的和行业的回报收益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欧盟地区货币政策对两地的影响就不那么的明显。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纲 Abdul Qayyum(2011) 研究了巴基斯坦货币政策和股市之间的联系。用到的估计模型有两步恩格尔-格兰杰检验和二元EGARCH模型。实证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的微小变化就能够引起股市交易量很大的变化。
1.2.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这一部分绝大部分都是研究货币政策不同操作工具对股票价格或股票市场对的长短期效应,同时还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部分在研究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时涉及到了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内学者对于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波动的研究开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实证的方法主要有事件研究方法、向量自回归、协整检验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采取的货币政策衡量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同业拆借利率及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等
钱小安(1998)选用1994年3月到1997年6月的M0、M1、M2的同比增长率作为货币供应量指标,沪、深股票价格指数的同比增长率作为资产价格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M0对股票价格有正影响,但M1 对股票价格有负影响,货币供应量导致的预期通货膨胀效应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谢富胜和戴春平(2000)利用1994-1999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估计时发现股票市值同Ml、M2和准货币的名义余额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李红艳、江涛(2000)检验了1993年1月到1999年8月之间货币供应量和股市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90年代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两者的因果关系中,股市价格主要处于因方地位,货币供应量主要处于果方地位,且股票价格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对非现金层次的影响要比现金层次的影响大。
易纲,王召(2000) 指出,在短期、中短期和中长期,没有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使股票价格上升;而在长期,没有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不影响股票价格和货币中性。
周英章、孙崎岖(2002)以1993年1月到2001年4月为样本区间,研究了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M0、Ml和M2与上交所A股指数波动之间的关系。他们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预测方差分解等时间序列方法对中国股市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股市价格和货币供应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纲 量二者在统计上是高度相关的;就两者的相互作用而言,股市价格占主导地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比较显著,而货币供应量对股市价格的推动作用则相对较弱。股价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对M1影响最大,对M0影响次之,对M2影响最小。
刘霞辉(2002)通过对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研究,提出资产价格的变化与过渡的流动性或信贷有关,因此,货币政策应当将其视为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该定义基于交易的价格指数,将其作为整个宏观经济要素变动有用的补充指数。 孙华妤、马跃(2003)应用滚动式VAR 方法,对1993 年10 月到2002 年6 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所有的货币供给量对股市都没有影响。
陆蓉(2003)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并对其残差进行脉冲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就我国1993年1月到2001年6月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阶段货币政策变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l)在货币政策的直接调控下,贷款限额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较大;(2)随着间接调控的日益重要,货币市场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逐渐显露;(3)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发挥作用的时滞与其运行机制有关;(4)贷款余额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变化可能与贷款的期限有关;(5)货币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相互联通的程度。
刚猛、陈金贤(2003)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研究了1995年至2001年间实际股票收益、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两个基本结论:(1) 中国股市中股票不是通货膨胀保值品,实际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呈负相关;(2)中国股市支持了代理效应假说,长期中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呈明显负相关关系,通货膨胀与实际经济活动呈反向关系,实际股票收益与实际经济活动呈正相关关系,但短期中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的关系不显著,通货膨胀与实际经济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刘焕松(2004)认为Ml与股票价格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其因果检验表明Ml的变化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股票价格的变化会引起M0的变化。
姜炳麟、郝丹、赵前程(2004)通过对货币政策股票市场的内部传导(货币政策作用于股票市场使之趋向于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进行理论和实证的分析得出结论: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变化与股价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逐渐增大;股市对各次利率调整的反应是不同的,在近几年利率连续下调之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出现了弱化现象。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纲 陈德伟、金戈(2005)通过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技术,实证分析我国利率变动与股票价格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利率与股票价格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利率变动是股票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其影响逐步增大。而股票价格对利率的影响较小,统计上不表现为利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了我国金融市场具有分割性。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途径的传导在上游是通畅的。
徐慧贤,郭玉洁(2007)进一步研究了货币需求与股票市场的关系,认为我国股票市场交额与货币需求总量之间呈反向相关,即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产生负向效应。货币需求与股票市场交易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估计系数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扩张减少了对M1与M2的需求,体现了极强的资产替代效应和交易效应; 同时, 股票价格上涨降低了货币流通的速度。
左金保、张海龙(2007)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研究了货币政策变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应该密切关注股票市场变动,在进行货币政策执行和操作时考虑股票市场这一重要因素。同时,在股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应通过各种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唐齐鸣、李春涛(2007) )就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5月1日至1999年6月10日期间的7次降息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对降息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对各次降息的反应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降息政策有一时不仅不能引起股票价格上涨,反而会使股票价格下降。他们解释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形势联系比较紧密,股票市场更多地容易受到特定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降息的作用。他们还认为,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和不规范性,使降息政策的作用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中国股票市场还无法真正起到充当将货币政策传导给整个经济的渠道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王立民,王婷(2008)在研究2007年中国股票价格时发现,央行货币政策的频繁变动(主要是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并未造成股市如期下跌,反而出现持续上升。并对其根本原因做出了分析,认为主要是在中国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别导致了股市的这种反常表现。
孙云玉(2009)对我国股市价格波动与作为货币政策重要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股市价格对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影响程度不同,M1对股市价格影响最大,但反过来股市价格则对M0 影响最大,对M1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股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