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实现资源分配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修订 邵忍丽

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实现资源分配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修订 邵忍丽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5:24:32

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实现资源分配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邵忍丽(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在当代人受益的前提下,不降低后代人的生活质量,关键是实现资源分配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这一过程是通过经济活动的公正性实现的, 而代际经济公正的现实面临诸多困难;实现代际经济公正的途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代内与代际资源公正分配的问题;提倡节俭,塑造正确的消费观;代际经济公正的储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代内公平 代际公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在当代人受益的前提下,不降低后代人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而这些原则都体现了“代际公平”的思想,因而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资源分配的代际公平。

一、资源分配的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在实践中是通过经济活动的公正性实现的。资源分配的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在实践中是通过经济活动的公正性实现的。经济公正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所遵循的合理的原则和对经济行为进行评价的正确标准。”[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经济公正的分析是从代内经济公正开始的,主要考察资源的有效用用及合理配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社会财富进行公平地分配。但是,自然界很多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且一旦消耗就不可能再生,由此引发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的深入,即寻求代际经济公正。代内经济公正可理解为当代人在满足自己经济利益时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即经活动中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合理补偿。这就对对当代人的经济行为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要求,将人的经济行为作为评价的道德客体,要求当代人既是“经济人”,又应该是具有一定道德水准的“社会人”,通过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履行一定的义务实施经济公正。可见代内经济公正体现的是经济伦理学在道德原则上的时间同一性、空间差异性,即空间分配上的公正;而代际经济公正却要体现经济伦理学在道德原则上的时间差异性、空间同一性,即时间的分配上的公正。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代际经济公正可以定义为:人类在世代延续的过程中,每代人应在公平享有一定经济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一定的经济义务(即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也可理解为当代人有追求较高生活水平和满足自己经济利益的权利,同时也有为后代人满足其生活和发展需要而留下一定的经济发展空间的义务。而今天人们盲目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耗竭日益严重,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也唤起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人类应怎样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人类要不要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衰竭和环境的破坏表面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本质是一种经济关系,即代际经济公正的关系。“因为自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对自然资源有依赖性的人与人之间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变化(如石油及固态燃料日益减少,森林及物种消失,土壤、水源、空气的污染,核废料的堆积,气候的改变等) 所产生的矛盾冲突问题,具体而言,是当代人与后代人在自然资源上公正分配的问题,是代际公正问题。”[2]代际经济公正在当代集中体现在自然经济资源代际公平分配的问题上。

二、代际经济公正面临的现实困难

1、经济的市场化不利于代际经济公正的实现。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以自由竞争为主,且由于其特定的机制使经济资源配置逐渐合理化;而现实生活中经济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涉及到代内经济公正的范围,但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配置问题,不仅要设涉及到当代不同利益主体的人们,而且要涉及到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因而一般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制与环境方面的资源配制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正是市场经济伦理的不足。“市场经济伦理在强调个体自由、个体选择、个体自身利益合理性的同时,也试图对个体利益的合理范围加以限定,以兼顾不同个体的利益。但是,他们兼顾的仅限于当代人,人类后代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关注。”[3]市场经济仅对资源的初始配置具有公正性,但其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必然阻碍资源分配的代际经济公正。

2、代内经济公正问题并不能解决社会现实中代内经济诸多不公正的现象,这将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代内经济不公正在世界范围内的直接表现是贫富差距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拉大,以国家为主体的内部利益之争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接受的援助往往是落后的产品,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得到的也不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这种经济不公正的局面还以发达国家在众多国际事务中拥有话语权而维持着。代内经济不公正现象还因同一国家的的不同区域或地区,由于历史的、民族的等社会因素和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广泛存在。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最富有的5 %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而相对落后的80 %的人仅占有5 %的财富。在中国反应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47;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4%-5%;企业的经营职位与一般职工间的收入差距在20倍以上;财富最多人(占城市居民10%)占有全部财富的45%,财富最少的人(占城市居民10%)占有全部财富的1.4%[4]代内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也严重影响了代际经济公正的实现。

3、代际经济公正的原则难以确定。代际经济公正的显著特征是代际经济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未来人不可能与现代人进行公平地竞争,因而经济竞争的起点公正、过程公正、程序公正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后代人一降临到这个世界,他们就必须接受现实生活中一切——公正的和不公正的经济行为,面对经济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他们只能以经济发展的现实为自己发展的起点,没有任何选择的自由。再说,资源的消耗及分配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初次分配也是最后一次分配,不存在再次分配的意义,因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消耗是一次性的,消耗完了,就不可能再有,当代人利用自然资源的多少因人们存在地区、收入、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差异而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些都影响代济经济公正的实现。

三、实现代际经济公正的途径

代际经济公正的实现面临着许多困难,目前对代际经济公正的理论研究与实现方式的探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内含着同代人、不同代和代与代之间的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发展,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求经济的发展在同代人之实现横向公平,也要实现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同时还注重在整体范围实现资源分配的公平,珍惜不可再生资源在人类的当代人及世代共同享有和使用的权利

2、正确处理代内与代际资源公正分配的问题。厉以宁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前代人的努力所造成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为后代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为后代人的社会平均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5]但如果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保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的后代人能获得足够的经济资源,那么“本代人多留一些生活必需资源给后代人,而以多使用一些非生活必需资源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偿,这同样体现了资源代际分配的公平性。”[6]代际资源公正分配正体现了人类世代相传的每个人享有同等的生存权。“资源的代内分配与资源的代际分配之间表现出这样一种关系,即资源的代内分配越有效率,越能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就越有利于后代人对资源的享有与使用。”[7]

3、 提倡节俭、塑造正确的消费观。节俭是积累社会财富的有效方式之一,亚里士多德把节俭看作是处于奢侈和吝惜之间的中道,在我国节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且世代相传。“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看,节俭的美德是人们在直接的实际物质消耗中的最佳利用”,“节俭的消费行为可能不一定符合经济技术的理性,但却可能符合道德的正当性。”[8]即在生产领域,要确定适当的经济发展速度,实施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在获得一定程度发展的同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在生活领域,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在经济资源的社会供给量一定的条件下,不过多的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也就是在保持当代人较高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资源的消耗最少,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可为后代人留下供其发展的足够的经济资源,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谐的生态经济环境系统。4、代际经济公正的储存。代际经济公正是

经济公正在时间、空间范围上的延伸和拓展,它需要遵从一定的正义原则。罗尔斯认为,当代人和他的前代和后代人一样,都有自己所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且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即“所有世代都有他们的适当的目标,他们同个人一样不相互隶属”。罗尔斯主张的代际经济公正是“使在每一阶段上他们为了紧邻的后代所愿意储存的数量和他们感到对自己的前一代有权利要求的数量之间达到平衡。”[9]罗尔斯主张的这一原则在我国一定范围内被人们世代相传着,今天这种代济之间的这种互惠若你那个被世人广发接受并相传,那么每一代人都有从前面的世代获得好处的权利,同时又必须为后面的世代尽其公平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形成了代际之间的互惠是实现代济经济公正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甘绍平. 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162. [2] [8] 罗尔斯. 正义论[M] . 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8 :128 ,289 ,290. [3] [5] [6]厉以宁. 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198 ,204 ,210. [4]资料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8-29. [7]万俊人. 义利之间:现代经济伦理十一讲[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163 - 164. [9]樊勇. 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代际公平理念的升华[J]. 唐都学刊,2007, (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实现资源分配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邵忍丽(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在当代人受益的前提下,不降低后代人的生活质量,关键是实现资源分配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这一过程是通过经济活动的公正性实现的, 而代际经济公正的现实面临诸多困难;实现代际经济公正的途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代内与代际资源公正分配的问题;提倡节俭,塑造正确的消费观;代际经济公正的储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代内公平 代际公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在当代人受益的前提下,不降低后代人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